轉載引用自“從獨缺數學到數學獨霸的台灣科普書演進 - ZEN-敦南新生活 - PChome 新聞台 Blog”網頁文章,原文網址:http://mypaper.pchome.com.tw/zen/post/1235102155
從獨缺數學到數學獨霸的台灣科普書演進(原文發表於出版界)
文/zen
科學是門大事業
學過中國歷史的人,大概沒有人不知道,清末中國可謂屢戰屢敗。歸根究底,有人認為是西方船堅砲利,也有人認為是西方的制度思想優於中國。但無論如何,從德國古典社會學家馬克思韋伯的命題來看,為什麼獨有西方發展出形式理性,而在科學上,韋伯認為西方科學精神與制度,重視純粹科學的探討,乃是西方科學之所以能夠成功走向形式理性,乃至由一科學後近世界進而獨霸全球。
我們都知道,古代中國人無論在科學曆法、數學、工藝製造上,均獨步世界。紙、指南針、火藥等更是中國人所發明。然而,三十年河冬三十年河西,無論古中國科技文明有多興盛,然古代皇帝的一紙禁令,讓中西方從此脫節,乃至清末中國屢戰屢敗,都已是不可逆轉的事實。
船堅砲利事小,科學精神事大
只要有錢,買再多的飛機、飛彈、坦克都不是問題。然而,沒有科學教育與科學精神,再多的飛機飛彈與坦克都只是巨大的垃圾與廢鐵。所以,大清帝國仍然不敵西方而落敗。五四運動,有人提出德先生與賽先生,希望以西方獨特的思維邏輯來提振中國人的精神。而賽先生,就是科學。新中國的有志之事,均之科學與國力興衰間的重要性。
然而,時空翻轉到現今二十一世紀的台灣社會。號稱電子產業大國的台灣。科學精神真的落實了嗎?幾十年來,我們社會裡的主要精英,絕大多數均選擇了理工醫學作為學術專工,從五十年代的物理、化學,到八十年代的電子產業。科學專業人才似乎日漸增加,電子產業也似乎成為台灣經濟的重要命脈。然而,五四運動裡的賽先生,真的在台灣發展茁壯了嗎?
科學本是專門而分殊,如何廣推於世人
每次遇到唸理工科的朋友,與之閒談之後均發現,他們對於科學的態度,著實悲觀。或許他們都是學有專精的科學人才,然而,對於一離開這個專業領域的知識,莫說專業,就連一般普及性的科學知識,都沒有興趣接觸。或者推說太忙,或者推說無用,但無論原因如何,總之,似乎有不少科學專業人才,鑽營且困守自我專業。然而你說這些接受賽先生洗禮的人,科學技術有餘,科學精神又如何?我想,專業上或許是百分百,但是,廣義的科學精神,我卻不是那麼樂觀。
科學本來就是廣博而複雜的,進入二十世紀之後,世界上再沒有博通古今學科的通才。每個人都被越來越分殊而精密的科學知識論述系統所圍困,再無力理解其他學門的知識。
然而如果說科學除了培養專業技能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培養科學素養、科學精神乃至科學sense,那麼我們必須說,科學普及讀物,對於無論是哪個階段的科學人,或者有至於接觸科學領域的學生或社會人士,都是一種必備的敲門磚。
專業的科學人才可以藉由最新的科普書,了解其他領域的發展狀況,甚至觸類旁通。而對某些科學世界有興趣的人,則可以藉由科普書深入淺出的帶領,跳脫教科書的繁重與沉悶,利用簡單的科學歷史回顧,科學人文傳記,乃至科學小故事的帶領,慢慢進入科學這個迷人的世界。
藉科普書,迷上科學
我們都知道,台灣的明星高中裡,自然組學生佔大多數,並且多數成績優秀的學生均以此為志向。因此,高中自然組學生,自然是台灣社會未來科學人才的搖藍。學校圖書館,似乎應該對於科普書與科普雜誌的收藏,略盡一分心力,好讓有興趣或者有才能的同學,早一日接觸自己喜歡的領域,為往後選擇科系乃至研究方向作準備。然而近年高中教育經費減少,有系統介紹科普書的管道也不多,讓學校想推動,卻往往力不從心。
閱讀科普書籍與雜誌,對學生進入自然科學領域十分有幫助。因為多接觸科普書可讓學生視野變廣,將科普書當課外讀物閱讀方式,不但可以減輕學生在正規課本繁重壓力下的放棄學習的可能,甚至還讓學生提昇學習科學的興趣。像是科學史與科學家之類的故事性書籍,藉由敘述方式,將科學知識夾在故事之中,讓讀者可以輕鬆的記憶住重要的科學場景與科學知識。
科學知識的累積,絕對不是只靠上課教授的那些過期死知識,而是得靠所有對科學有興趣的人,每天日積月累的的閱讀。或許是科學雜誌,或許是有系統的閱讀科普書,乃至專業科學刊物,培養閱讀心得,培養閱讀興趣,培養閱讀習慣,最後慢慢琢磨出科學sense。
而社會組的學生,更應該多接觸科普書。因為社會科學諸多理論與研究,其實也與自然科學知識脫不了關係。更重要的是,學習科學理論與科學思維中的邏輯分析能力,對於社會科學本科的學習,很有幫助。再者懂得基礎科學的社會組學生才,不會被自然組看成科學白痴,或者被一些偽科學著作中似是而非的謬論所困惑。像是網路上常常盛傳的一些噁心偽科學研究論述,若沒有基本的科學知識,往往被那些偽論述弄得自己心慌意亂。
數學乃科學之母
數學和科學、哲學乃至諸多學問都密不可分,數學俗稱科學之母,然而卻是台灣學生最害怕的學科。而這個情況似乎也反映在台灣科普書的演進上。
台灣的科普閱讀市場幾乎可以說是由天下文化與少數出版社一手打開的,花了十餘年的功夫,直到費曼這位有趣的物理大師出現,終於群聚成巨大的科普書風潮。而諸多出版社也接連投入科普書市場。
然而,綜觀天下文化時報文化遠流究竟文化、如何、世茂、商周等先後投入科普出版的出版社之書系規劃與出版順序,不難發現,身為科學之母的數學,幾乎是到了這兩三年,才開始稍微集中出現出版趨勢。
過往台灣科普出版品,絕大多數集中在物理、化學、天文、生命科學乃至地球科學範圍,雖也可以說無所不包,但就是除了數學之外。然而近兩三年來,九年一貫教育的建構式數學鬧得沸沸揚揚,再加上諸多科普著作長期經營的讀者群的成熟,與數學相關乃至思維邏輯的科普類著作如雨後春筍般的發生。
台灣的科普書可以說從獨缺數學到數學獨霸。拿天下文化三個主要的科普著作書系拿來比較,不難發現較新的「科學天地」,其數學著作頗多,且開始有獨立成群的趨勢。
再看究竟文化的「科普系列」,該系列一開始也多著重在科學史等其他科普領域,晚近出版的新書中,則也有逐漸向數學靠攏的趨勢。而其他也推科普的商周出版社,更成立了一個「數學學習潮系列」,宛如宣稱數學獨霸天下的趨勢確定。
當然,這波數學科普熱潮中,有不少是讓過往一項害怕數學的讀者的入門好書。像是曹亮吉著作《阿草的葫蘆》,《給討厭數學的人》、《愛上數學》」,都是數學入門的好書。
科普書好譯本難求,好中文著作更缺
翻譯科普書並不是容易的事情,不但翻譯者必須具備專業科學知識和中英文能力之外,願意接受如此微薄報酬,而投入翻譯的學者專家,也不多。畢竟科普書在專業科學領域中的學術地位並不高,甚 至可以說沒有。了更何況我們是科學後進國台灣學,者專家們顧著專業學術研究,就已經力有未迨了,遑論科普書。
然而這似乎是個循環性的問題。像科學後進國台灣,如果不藉由科普書來提昇一般社會大眾進入科學領與培養科學素養與科學精神,那麼台灣社會的科學精神將會更加薄弱。而有意進入科學領域的學生們,也可能因為找不到合適的接觸管道而放棄。
台灣科普書的推廣,並不能只考出版的翻譯科普著作。台灣科學界的科學人才,也該針對台灣的科學需要,撰寫屬於台灣自己的科普著作。像是何子樂的《想像比知識重要》(群學),曾孝明的《台灣知識經濟困境與迷思》(群學),或者張文亮的作品,都是重要的台灣本土科普著作。
唯有這塊土地的科學賢達與科學先進們,願意撥一點時間投入科普著作的製作撰寫,這塊土地的科普著作,才能夠更準確而有效用的傳達科學精神。或許科學家們沒有時間去規劃撰寫一整部的科普書,但可由出版社出面統籌,尋找各領域的科學先進,分工合作撰寫編制屬於台灣科學入門需要的科普著作。我相信無論對科學普及事業的推廣或者書籍的銷售,都是有所助益的事業。
我 相信台灣科普市場已經足夠成熟,看費曼著作的銷售量可達六位數字,就可知道台灣這塊土地是期待有品質且切合需要的科普著作來餵養我們培養賽先生精神的需要。而我想這需要台灣科學界與出版界通力合作,找出屬於台灣閱讀需求與特色的科普走向,設立科普著作獎項,鼓勵撰寫,甚至納入學術評量等等,都是一些推廣方法。好的科普書,誠如吳大猷學術基金會執行長李定國所說,必須要有啟發性、信(內容正確豐富)、達(表達清楚)、趣(可讀性高、吸引讀者)等幾項要件,尤其科學最重要的就是正確性。希望這塊土地除了出版風潮外也能夠深耕出一些優秀的科普著作來推廣科學精神的建立。
參考書目
與愛麗絲同遊奇妙的數學世界,時報(科學與文化)
費瑪最後定理,時報(科學與文化)
數學小精靈,時報(科學與文化)
生活中的趣味數學,豐閣
田村三郎,讓你喜歡數學的方法,益智工房(數學俱樂部)
中村和幸,讓數學越來越進步,益智工房(數學俱樂部)
仲田紀夫,漫畫數學史,益智工房(數學俱樂部)
仲田紀夫,數學的故事與歷史,益智工房(數學俱樂部)
仲田紀夫,挑戰數學謎題與難題,益智工房(數學俱樂部)
仲田紀夫,用數學學習超越障礙的智慧,益智工房(數學俱樂部)
仲田紀夫,不可忽視的數學疑問,益智工房(數學俱樂部)
數學謎題,20種解法,益智工房(數學‧學習領域)
圖解代數,益智工房(數學‧學習領域)
數學急診室,益智工房(數學‧學習領域)
幾何的寶藏,益智工房(數學‧學習領域)
數學的傳奇與遊戲,益智工房(數學‧學習領域)
數學其實很好玩,益智工房(數學‧學習領域)
數學魔方陣,益智工房(數學‧學習領域)
用摺紙來學術學,益智工房(數學‧學習領域)
在遊戲中學數學,益智工房(數學‧學習領域)
小學生數學大疑問,益智工房(數學‧學習領域)
數學暢響曲,益智工房(數學‧學習領域)
代數的威力,益智工房(數學‧學習領域)
圖解數學基礎入門,世茂
數字專家最搶手,商周(數學學習潮)
精算變富翁,商周(數學學習潮)
數字為成功之本,商周(數學學習潮)
鸚鵡定理:跨越兩千年的數學之旅,究竟
愛上數學:悠遊數學世界的20個趣味故事,如何
訓練思考能力的數學書,究竟
贏家的思維邏輯,究竟
100個有趣的思考遊戲,究竟
數學巨人哥爾德,究竟
歐基里德之窗,究竟
在費曼之前:二十世紀科學簡史,究竟
從零開始:追蹤零的符號與意義,究竟
從亞里斯多德以後─古希臘到十九世紀的科學簡史,究竟
阿基米德的浴缸-突破性思考的藝術與邏輯,究竟
人間處處有數學,天下
沒有數字的數學,天下文化
統計,改變了世界,天下文化(科學人文)
希爾伯特的23個數學問題(科學人文)
統計,讓數字說話,天下文化(科學天地)
幹嘛學數學﹖天下文化(科學天地)
毛起來說三角,天下文化(科學天地)
數學小魔女,天下文化(科學天地)
數學是啥玩意 1-3,天下文化(科學天地)
葛老爹的推理遊戲1-2,天下文化(科學天地)
電腦也搞不定-從數學看計算機科學罩門,天下文化(科學天地)
微積分之屠龍寶刀-笑傲極限、連續、導數、積分法,天下文化(科學天地)
微積分之倚天寶劍-打遍泰勒級數、多重積分、偏導數、向量微積分,天下文化(科學天地)
阿草的數學聖杯─探尋無所不在的胚騰,天下文化(科學天地)
迷宮、黃金比、索馬立方體,天下文化(科學天地)
詭論、鋪瓷磚、波羅米歐環,天下文化(科學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