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始網頁:http://www.kdais.gov.tw/exten/ext-15/b9.txt
高雄區農業專訊 第 15 期 出版者:臺灣省高雄區農業改良場
出刊頻率:季刊 85年3月出刊 編 輯:推廣中心 林葆玉
地 址:屏東市90002民生路農事巷一號
電 話:(08) 7229461~4 傳 真:(08) 7225577
全球資訊網站址:http://kdais.iyard.org
<< 歡迎轉載, 但若能打個招呼更好 >>
------------------------------------------------------------
談作物病蟲害之生物防治
陳昱初
作物環境課植保研究室 助理
防治作物病蟲害的方法很多, 包括物理防治(如利用太陽能殺死
土壤中的致病微生物及掛黃色黏板引誘昆蟲)、化學防治(農藥的使用
)、生物防治(利用天敵或拮抗微生物)、綜合防治以及法規防治(檢疫
);其中又以化學防治法應用最多、最普遍。
人們對環保意識的覺醒,使得應用化學藥劑防治作物病蟲害,其
藥劑殘留的問題,對土壤或水源污染的效應成為關注的焦點。也因為
這樣,使得農業研究人員對於應用化學藥劑(亦即一般所稱之農藥)防
治病蟲害的方式,有諸多的限制與考量。因而在作物病蟲害防治研究
趨勢上,逐漸捨棄傳統之單一化學藥劑防治方法,而以多管齊下的綜
合防治方式,甚至尋找對環境影響最小的生物防治法。
生物防治技術應用在作物病蟲害的防治上,有許多的例子。目前
最普遍應用的是利用蘇力菌來防治葉菜類的小菜蛾;此外利用天敵,
如捕植防治類害蟲、寄生蜂防治玉米害蟲;使用拮抗微生物,如
黑殭菌、白殭菌及顆粒體病毒防治小菜蛾等害蟲,都是生物防治技術
在蟲害管理控制上的實際應用。 在作物病害防治方面,利用木黴
菌(Trichoderma sp)防治立枯絲核菌(Rhi zoctoniasolani)引起之紅
豆根腐病; 螢光細菌(Pseudomonas sp)防治番茄青枯病
(Ps-eudomonas solanacearum); 內生菌根防治土壤傳播性病害等,
也在植物病理研究人員逐一研究開發當中。
目前在生物防治研究工作,正逐漸的邁向分子生物科技層級。許
多利用基因工程技術來防治作物病害的研究報告,亦陸續發表當中,
最著名的例子是木瓜輪點病毒的交互保護措施,使用弱病毒噴金鋼砂
接種木瓜幼苗,再種植於田間,以避免木瓜輪點病毒的嚴重感染。此
外,利用基因轉移技術,將顆粒體病毒的毒蛋白基因導入甘藍菜中,
形成〝轉型植物〞,也具有防治小菜蛾的效果。科技日新月異也許在
二十一世紀的某一年,出現「百毒不侵」的轉型植物,那也不是沒有
可能。
以現在生物防治技術的研究進展,要單靠生物防治來控制病蟲害
的發生,還存在實際上的障礙與困難。但在污染日趨嚴重,農業環境
日益惡化的今天,只使用化學農藥防治病蟲害的老方法,實在有修正
的必要。
在生物防治及有機農法未臻成熟的現階段,最好利用整
合各種不同防治方法的綜合防治模式,使用物理的、生物的防治方法
或選擇栽培抗病、耐病品種,藉以降低化學農藥的使用量,減緩環境
及地球被污染破壞的速度,並積極開發生物防治技術,開創有機農法
、永續農業之明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