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松山弦樂成發的曲目手冊封面
本次松山弦樂成發的曲目手冊社團介紹
◎演出曲目與節目目次
上半場:
1. 鋼琴獨奏-蕭邦 幻想即興曲 Fantaisie Impromptu
2. 鋼琴三重奏-皮耶左拉(春) Piazzolla-Primavera Portena
3. 弦樂四重奏-美國 Drorak quartet NO. 12 American
過場肥皂劇:怒之鋼琴教師
4. 神隱少女-千尋
5. 查爾達斯Csardas
6. 斯拉夫舞曲 Dvorak:Slavonic Dances
中場休息時間
下半場:
7. 葛利格 霍爾堡第一樂章Grieg Holberg Suite,op.40 Praeludium:Allegro vivace
8. 薩拉沙泰 流浪者之歌 Zigeunerweisen
9. 比才 阿萊城姑娘 L’Arlesienne suite No. 1
10. 布拉姆斯 第五號匈牙利舞曲 Johannes Brahms, Hungarian Dance No. 5 in G minor
安可曲:
11. 老約翰.史特勞斯 拉戴斯基進行曲Radetzky Marsch
社長介紹與下屆社長交接
觀眾獻花
昨天晚上隨同20屆生研醫教Terry去觀看了第十屆的松高弦樂的成發晚會,本來Terry還約了植物教學,不過後來植教她臨時去睡覺了。我在捷運市政府站就遇到熱心的21屆生研昆教學弟,拉著大大的海報。然後還有學弟以身貼報,當起了活看板,在大雨中邊走邊將松弦成發的海報展示給來來往往的旅客群。非常熱誠而且具備同學愛的熱血少年!我看了看海報,第十屆?沒錯,的確是第十屆。因為松高弦樂相較於其他松山高中的社團而言算是比較年輕的社團。小蟑螂在第八屆的時候曾經有同學引頸企盼哪天松高能夠成立一個弦樂社,到時候弦樂社再和當時松高已經頗富盛名的管樂社聯手,說不定年年都能開辦別具特色的松高新年管絃音樂會了。對於小蟑螂而言,我雖然並不是學音樂的人。但也是古典與爵士音樂的愛好者。所以當那些合唱團與管樂社的同學這樣期待時,我也很高興地幻想著。不過當時老人們的夢想並沒有實現,然後我們就畢業了。沒想到時光僅在我們畢業的兩年後,我們學校就成立了弦樂社。不過已經上大學的我們自然是不知道了。弦樂社從無到有,自然經歷了一番篳路藍縷的辛勤建設才逐漸有現今的規模。而且這一次是第一次有這麼盛大的公演。很感動適逢其會,能夠成為這場盛會的觀眾。演奏會場選擇在台北市政府附近松仁路上的中油大樓國光會議廳,這個場地十分的新,內部的裝潢也很簡單明亮。雖然在稍後的演奏時,我覺得音樂的環場效果還是比國家音樂廳差一點點,但是已經很不錯了。以前松山管樂社曾選擇過社教館作為成發的會場。比起社教館,對松高的學子而言,這裡距離學校近很多,也比較方便。
演奏會的剛開始在台下仍然有些喧鬧的情形下,司儀很鎮靜地宣布音樂的曲目。松高的學子們馬上收起喧鬧正襟危坐起來,果然頗有音樂素養。只是台上的首席鋼琴也同樣和觀眾們一樣緊張,不,他面對現場的數百位觀眾,應該是更緊張。剛開始的時候強度掌握得不錯,豪邁陽剛。後來轉入中段的時候曲風的溫柔婉轉也表現得不錯。只是在中段到再現部的時候,開始出現一些小誤差與錯音,令人捏了一把冷汗。不過所幸演奏者仍舊臨危不亂,總算將樂曲重新救回來,使得音樂重新拉回到該有的旋律。之後的兩場室內樂作品,都還算是平穩,畢竟有了第一位鋼琴演奏者作為先鋒部隊,後面的演奏者在演奏的情緒上或許比較平穩一些(亂猜的)。
在進入神隱少女千尋的演奏之前,由於過場搬椅子和樂器等場佈。弦樂社安排了一場別出心裁的短劇,這回第一首擔當鋼琴演出的同學再度上場登台,不過他所扮演的角色十分的有趣,是一位穿著白色實驗衣??(其實應該是白色燕尾服)的火爆音樂老師,他甫一進來便大敲鋼琴琴鍵,真的是用敲的,因為除了用手快彈以外,還用了手肘來敲擊琴面。這樣的暴力場景大概只有以前素稱暴力鋼琴音樂家的李斯特能夠比美吧(以前小時候讀過他的故事,傳說鋼琴大師李斯特也是鋼琴的破壞之王,由於他的展技太過絢麗,對於強音的手指敲鍵力道特強,常常許多鋼琴無法禁得住他的蹂躪,一個月就可報銷數台鋼琴。所以十九世紀有漫畫家描繪李斯特拿著鐵鎚敲鋼琴…扯遠了…)。總之暴走鋼琴師在敲完了鋼琴後,很快就有另一位弦樂社的學員走了進來,該位學員特地穿著成短衣短褲,彷彿一個懦弱而害怕彈錯的小學生。果然那位學生一開始彈奏練習曲就發生了旋律接不上來問題,暴走鋼琴師很生氣的將旋律唱給學生聽:「打拉打拉打拉打啦!」那位學生還是聽不懂,「打拉打拉打拉打啦!」老師又唱了一遍,學生還是無法領會。於是被老師趕下琴椅。暴走老師直接現場彈了一遍(非常流暢,果真是一流水平!)但是學生還是彈出一堆支支吾吾的樂聲,「打拉打拉打拉打啦!」暴走老師實在氣壞了!最後那位瑟縮的學員被暴走老師狂槌亂打之下而屁滾尿流的逃離了。這場肥皂劇十分別出心裁。也一掃音樂會一開場的嚴肅氣氛。當然,那種笑料也不是我三言兩語或是筆述所能描繪出來。
進入神隱少女之後,開始是弦樂社全體的演出了。這也就是為何我在會場與捷運站旁看到松高其他社團的同學義助弦樂社宣傳的情形了。因為全體社員都投入演出了。所以分不出人力了。所以這就是其他友社必須發揮松山同胞愛的時刻。松高弦樂團的編制雖不大,但陣容頗齊全,我注意到我們弦樂團連低音大提琴都有(以前我看過其他場音樂會中有時樂團並無低音大提琴的編制),但是那位負責低音大提琴的學妹好像沒有椅子。辛苦了,那把琴頗重,而且要撐全場。樂團指揮黃老師的上台的確頗具紳士之風。十分文質彬彬的感覺。神隱少女千尋的演出版本比我聽過的久石讓原聲帶要短一些,大概曲譜有經過修改,或是版本不同。這首曲子的難度還好,算是為接下來的查爾達斯做暖身。查爾達斯是昨晚演奏會小蟑螂很擔心的關鍵曲目之一。因為這首由19世紀末、20世紀初義大利作曲家蒙蒂所譜的名曲很常出現在一些巧克力廣告、汽車廣告等片段。加上它的旋律變化還蠻大的。所以我很擔心弦樂社的表現。我曾經聽過曼陀林琴與古典吉他的合奏版、TRIO三重奏版(以上均為風潮唱片)以及曼都瓦尼樂團的管弦樂版本等。但在松高弦樂社的詮釋下,曲子從一開始深沉憂鬱的段落,到後面明快華麗悠揚的吉普賽旋律,再到後面快速奔放的氛圍,以及中段的溫和委婉的曲調以及最後狂野高潮的再現部都顯現不錯的樂團默契。不過最後的樂段如果再增加多幾把小提琴,應該張力會更好吧(希望之後弦樂社越辦越好,社員再增加一些…)。後面的斯拉夫舞曲也很不錯,上半場和諧的結束,進入中場休息時間。
下半場的音樂會開始以管弦樂來呈現,其中管樂的部分為管樂社同學的友情贊助。霍爾堡第一樂章曲風婉轉而悠揚,演奏者十分流暢而細膩的展現該曲目的和悅的氣氛。老實說我是第一次聽到霍爾堡的第一樂章。之前在台北愛樂電台小蟑螂只聽過第二和第三樂章。下半場的第二首是薩拉沙泰非常著名的樂曲:流浪者之歌,我聽過帕爾曼的版本。這是首變化多端而且曲風十分奇特的音樂。也是小蟑螂在晚會中第二度擔心弦樂社同學會出糗的樂曲。但是後來我的擔心是多慮了。只見那位在節目手冊上以莫札特作為自己肖像的同學(他也是本屆的樂團首席小提琴)將位置讓給另一位首席小提琴,然後做為小提琴獨奏者的身分登場。他留著一襲亮眼的髮型,簡直就像薩拉沙泰再現一般(讀者請自行翻閱薩拉沙泰ablo Martín Melitón de Sarasate y Navascués的資料,真的有一點類似的髮型)。該位同學也是生研醫教Terry的同班同學,只見他在演出時大膽而華麗的展現其琴技,而指揮、樂團和他之間也緊密相扣的配合著,仿若薩拉沙泰親臨會場一般。弦樂社十分成功地將這首艱難的曲目加以演繹出來。除了中間的部分曾有過小小的節奏失誤。但大體上非常成功。也贏得熱烈的掌聲。也許有人聽了很耳熟但不知道這首曲子曾在哪裡出現過。請記得回去可以翻一下星爺的電影《功夫》,你就會發現,哇,原來功夫當中用了好多這首曲子的片段!之後的阿萊城姑娘似乎仍舊與我所聽過的版本不太一樣,但同樣維持了流暢的水平。然後是松高音樂表演中最常出現的布拉姆斯第五號匈牙利舞曲(學生時代常聽管樂社演出過)。這首曲子,松山弦樂社選擇了較為細膩的詮釋方式,並不強調樂曲的張力。另有一種情感。最後,進入到安可曲了。也是松高學子們最熱情的時候了。當安可曲拉戴斯基進行曲在演奏的過程中,我們的觀眾群一如維也納新年音樂會中的熱情觀眾般,使勁的跟著打拍子鼓掌,那真的是很快樂奔放的場景。在音樂會的尾聲,現任的弦樂社社長也跟著交棒給下一屆學妹了,新任的社長學妹在幹部交接時竟然感動得哭了。我們台下的觀眾也很感動,紛紛報以熱烈的掌聲。第十屆的松山弦樂成發就這樣結束了。很感動!也感覺到松高的學子們越來越蓬勃發展起各項的藝文活動。但願松高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