嗶嗶忽然出現在芝山綠園教室外
最近小蟑螂剛剛與母親上過台北鳥會所主辦的鳥類生態種子教師的課程,我們的上課地點是在芝山文化生態綠園展示館二樓的教室,很久沒有回到芝山岩了,現今的芝山岩鄰近環境被整理的很漂亮,新成立的芝山綠園主要由台北鳥會負責管理,整個園區以維護自然生態與境內古蹟為重要的功能,並時常舉辦關於尋幽探古的文化教育以及關於園區鳥類和昆蟲、植物推廣介紹與維護的生態保育活動。我就是在這裡巧遇了嗶嗶和叩叩,嗶嗶是紅嘴黑鵯的亞成鳥,非常地活潑好動。而叩叩則是鳥會救傷組老師所收留的五色鳥亞成鳥,由於它的腳斷掉了,因此有一段時間它連站都站不起來。在鳥會救傷組老師的細心照顧之下,加上叩叩本身極高的生存意志,目前的叩叩已經能夠勉強站立,而且還能自行進食木瓜之類的水果,雖然有時候它仍會搖搖擺擺、重心不穩,甚至快要跌倒時還需要用翅膀撐一下鳥籠的鐵欄杆,但是它恢復的狀態良好,而且目前在飛行的能力上也發展得不錯。只是得得之家的另一隻翅膀斷掉的五色鳥對叩叩很不友善,一直攻擊叩叩,讓叩叩十分不適。因此老師只好將叩叩從得得之家中取出,單獨收養一段時間。
芝山綠園境內有一處“得得之家”,這是由農委會和台北鳥會所成立的鳥類中途之家,得得之家的名字取名於鳥會所曾經收容的貓頭鷹之名。鳥會在進行傷鳥的初步收容與照護工作之後,會在之後的飼養期間,評估傷鳥的恢復情形,然後可進行野放的鳥類會放入得得之家進行野放的準備。得得之家的大型鳥籠其實更像是一個小型的人工棲息地,它的鳥籠上空為半開式的,以有助於傷鳥復元後的飛離。鳥籠內種有樹木以提供鳥群棲生,鳥籠的底部則佈有不鏽鋼的鋼絲網以防範鼠類與蛇類的侵入。像是得得之家的藍鵲群,便有一些已經治癒的傷鳥藉由其族群來帶離(通常是母鳥),或是部分自行飛離的個體。另外,鳥會所收容的一些受傷的雛鳥,在其成為亞成鳥之後,恢復與成長情況比較良好的鳥兒也會在得得之家透過與其他同伴的互動和相處來適應團體生活(這個步驟是為了讓之後在野外與其他同伴的共處作準備,而且使得亞成鳥逐漸脫離與飼養人的關係,讓它能夠重新認知自己在生態環境中的定位,恢復鳥類本身所應具備的習性,以及其自力生活的能力),然後再進行與成鳥傷患相似的野放工作。這種通過鳥類恢復情形作適應調整再野放的步驟稱為“漸進式野放”,也是動物生態保育中很重要的工作。我們在Discovery和國家地理頻道可以看到像是澳洲與美國等國外的生態保育工作者透過相似的人工飼養環境對保育動物作野放的準備工作。
那天我上完課,便有鳥會的鳥友說在教室外有一隻紅嘴黑鵯正停在走廊大門上,我覺得很好奇也跟著出去看,結果就出現了好玩的情形,那隻紅嘴黑鵯飛來飛去,停來停去,後來竟然停到我的頭上。由於它似乎並不怕人,所以鳥會的老師有的認為可能是人養的;有的老師則認為應為母鳥刻意疏離亞成鳥以讓亞成鳥能夠獨立生活,而這隻亞成鳥則是初生之犢不畏虎;但是當天在鳥會中負責得得之家傷鳥照護與野放的吳老師則持不同的觀點,她一眼便認出它應是之前從得得之家放飛的亞成鳥“嗶嗶”(其實嗶嗶算是紅嘴黑鵯在得得之家的菜市場名,因為其聲音類似嗶嗶的聲音),這隻嗶嗶在野外的生活良好,因為我們看到它還能夠自己取食島榕的果實,只是它在我們作野外解說的過程中一直想要飛近我,或許說應該一直想要飛近有穿背心的人,我在猜它應該是想要親近鳥會的人(鳥會的人很常在野外穿著背心,背心除了防風,還可以在口袋中放入圖鑑、筆記本與相機之類的工具),後來吳老師認為嗶嗶太親近於人類,代表它還尚未完全野化,而這樣子對嗶嗶本身是不利的,因為這樣很有可能會被有心人給抓到牢籠失去自由。於是吳老師便讓嗶嗶飛到她的手上,然後再放入得得之家與其他紅嘴黑鵯族群生活,希望之後它適應情況良好,然後再重新放飛。我望著嗶嗶與叩叩的身影,希望這些小鳥未來都能夠過得快樂,並且重新在大自然中自由自在的生活。
以下有部分旁白為小蟑螂所感覺到嗶嗶與叩叩當時心中可能在想的事情:
嗶嗶觀點:這裡是哪裡?
嗶嗶觀點:你們在圍觀什麼?
嗶嗶:我好像踩在某個人的頭上了,喂,相機靠遠一點,擋住我的視線了。
嗶嗶觀點:累了...
嗶嗶顯現好無辜的表情,這一張我覺得最可愛。嗶嗶觀點:我現在貌不驚人,等我長大了,理了龐克頭,再擦上口紅,到時可就是個絕世靚鳥了!
我還是把嗶嗶放到樓台上,一位鳥會老師試著給它一些東西吃,但嗶嗶只是看著大家,後來就飛走了。直到我們第三節課結束轉到了戶外上課,它才又飛向我們。
單腳受傷的叩叩和鳥會為它準備的木瓜。叩叩觀點:真可憐,好不容易被好心人士送到得得之家,得得之家的鳥兒那麼多,偏偏裡面同為五色鳥的學長卻很不歡迎我,整天欺負我,現在只好窩身於小籠子當中了。
叩叩近照。叩叩觀點:別把我握那麼緊嘛,反正我現在受傷了又飛不高...
叩叩:我的腳超沒力的,想要快些獨立生活,看來還得再多多復健才可以。
叩叩:老師啊,今天為了上課叩叩可是負傷演出的喔,希望回到家能夠有更多好吃的東西慰勞一下叩叩吧。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