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報導昨天晚上有民眾告知環保局,台中縣高美濕地出現大片油污,懷疑是上游的工廠將廢鍋爐油污傾倒造成的汙染,目前油汙擴散面積已達1000平方公尺。環保局、消防人員雖然趕到現場,並且以欄油索控制油污擴散,但仍然已對當地的土壤環境造成傷害了。高美濕地曾是我大學時代最美好的記憶所在,過去我曾和我的老師、社團朋友、死黨等造訪過高美濕地,它也是我學生時代最重要的思考園地,夏日寧靜的午後,我常會在海堤邊散步,一邊吹著海風,一邊沉澱我的心靈。但無奈高美濕地近年來的破壞事件越來越多。
看到了新聞的報導讓我聯想起世界上的油污污染在最近幾年也是層出不窮,不管是蓄意或粗心,但是人類所製造的汙染總是無情地對於大自然的生靈造成破壞。無論是2001年的阿瑪斯號墾丁漏油事件,還是現在的高美濕地油汙事件。每一件都在傷害脆弱的海岸濕地生態。今年四月,位在美國墨西哥灣深海地平線號鑽油平台(Deepwater Horizon Oil Rig)所發生的爆炸漏油事件,至今還尚未獲得解決,受汙染區域不僅超過十六萬平方公里(超過四個台灣面積的廣大海域),而且每天還持續有2-4萬桶原油不斷從海底冒出,環境人員雖然用攔油索等方式不斷抗阻油污的擴散,但是已有海洋學者警告油污很有可能繼續擴散並透過洋流傳遞到更遠的地方。只要漏油處一天不封閉起來,整個大西洋及其鄰近的北美海岸環境都有可能籠罩在油污侵入的風險當中。而事實上截至五月底,美國路易斯安那州海岸就已有超過50多英里長的沿岸受到墨西哥灣漏油污染,當中許多海龜、海鳥和魚類都死在可怕的油污之下。現在的影響範圍應該更大了。
雖然濕地素來是頗具緩衝能力的環境,然而海岸濕地由於其特殊的鹽分環境以及乾濕交替的環境,在面對重大的油污污染或化學污染,一但受到破壞,它的植生、微生物與動物相生態環境要恢復舊觀卻是極難的。因為海岸濕地的生物多半對其環境具有特殊適應性;以植物來說它們為了適應海岸濕地多變的鹽度、水力梯度、浸水和乾濕交替等因子,常具備如莖葉表面的鹽腺排鹽、根細胞對鹽分離子的選擇性通透、鈉離子在細胞液泡中的分室區隔化(compartmentalization)貯藏等特殊的排鹽作用,以及葉片厚實的保溼功能,協助固定植體的支持根及板根,或是對抗低溶氧的氣生根等各類特殊的生態適應特性。因此一但某一類原本居住在海岸濕地中特定生態區位(niche)的植物遭受重大的毀滅,其他的植物也很難替代進入,造成生態復原上的問題。而動物方面其實也有類似的情形,海岸濕地的蟹類如招潮蟹、厚蟹類也都具備特殊的生長習性,適應濕地的多變與水陸過渡環境,它們與其他終生生活在淡水或海生的蟹類有著截然不同的生態。因此海岸濕地蘊藏的物種常常都是很特殊的。海岸濕地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下水保護功能、淨水功能、防禦海水侵蝕陸地、提供海洋魚類和浮游生物食料來源等生態環境上的功能,看到這些世界上的海岸濕地年復一年的受到各類破壞,只能說人類真的是很不珍惜自然的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