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情人節~來喇舌一下...

 

曾經有人過完情人節熱吻後,突然喉嚨疼痛、扁桃腺化膿、發燒、倦怠,還發現頸部淋巴腺腫大。就醫才發現得了「接吻病(Kissing Disease」,問醫生有沒有開玩笑呀!真的有 「接吻病」嗎?到底是什麼病?真是通過接吻傳播的嗎? 

 

這種「接吻病」並不是人們所想像的那樣是「接吻成病」,其實它的病名叫「感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是一種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所致的急性傳染病。症狀與普通感冒相似,主要有喉嚨疼痛、發燒、頸部、腋下或鼠蹊部淋巴腺腫大、倦怠、少數出現肝、脾腫大等,發病程度比感冒重些。

 

由於感染這種「接吻病」病毒以年輕人較常見,有人開玩笑稱之為另類「愛之病」

 

國外稱「接吻病」其實是一個比較噱頭的說法,事實上感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一種白血球增多症)並不是只通過接吻傳播,唾沫也可能是傳播途徑,傳播方式與病毒性感冒相近。這種疾病也是以秋冬多發,16~30歲的年輕人患者居多

 

據統計,80~90%以上進入青春期的人都曾經感染過「接吻病」,不過真正發病的人卻較少,原因是這個病具有自癒性。而年輕人因接吻太頻繁,許多疾病藉此傳播病毒甚至流感病毒等,因為熱吻難免要唾液交流,多種疾病都有可能在接吻中流傳,所以容易受感染而發病。

 

據說法國有位女大學生,在她的畢業論文中指出,典型的法國式熱吻需要牽動臉部29處肌肉,熱吻的同時,會把9mg水分、0.7mg蛋白質、0.18mg有機物、0.71mg脂肪、0.45mg的鹽分和250個細菌,送到彼此口中。

 

英國[Clin Infect Dis 2006,43(3):276]Crawford等報告,除了接吻,性行為可增加EB病毒(EBV)感染危險。在EBV初始血清學檢測陰性者中,年平均EBV血清學轉換率為15.2%IM發病率為3.7%EBV 1型感染更易導致感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IM)。

 

醫界已將可經唾液傳播的疾病,統稱為「kissing disease (接吻病)」。除了「EB病毒」,巨細胞病毒(CMV)也屬接吻病,同樣多在童年感染,從未感染的青少年是高危族。

 

因此建議情侶,如果身體有不適,出現咳嗽、發燒時,忍一忍,避免接吻,以免傳染給親愛的人唷!

 

˙˙˙

 

※感染EB病毒後,病毒終生可潛伏在喉嚨及血液細胞內,但病毒可再活化,雖不會造成嚴重感染,但可經唾液傳人。

※重點是部分帶病毒者更會患上鼻咽癌,醫界證實鼻咽癌和EB(Epstein-Barr)病毒感染有密切關係,但EB病毒之感染與鼻咽癌應不是個等號。

 

PS小言言,在這美好的情人節,竟口出惡言,恐嚇大家,是見不得有情人終成眷屬~~居心不良呀!呵呵


引用轉載自yahoo奇摩部落格“腎臟~聖戰☏⑨①①” 網頁文章,原作者:chen cheng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傳染病防治解答 保健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永續的蓋亞 的頭像
    永續的蓋亞

    小蟑螂的土土小窩

    永續的蓋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