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藤坑溪的倒虹吸管
(摘自《遠方的空靈》短篇故事集)
作者:嚴融怡
大冠鷲在天空中邊盤旋邊高聲鳴叫,新社的天空陽光普照。「聽說帝國前不久在上海發動攻勢,結果和上海守軍變成持久戰,最後才在米、英、法三國公使的介入下停戰。軍部後來還在虹口公園大肆慶祝天長節,結果竟然被一個朝鮮人尹奉吉發動爆炸事件,軍部的白川義則大將還被炸死。真是可怕呀!看起來帝國對東亞的戰爭態勢自從占有滿州後,好像一直有擴大的趨勢。只希望不要影響到臺灣。」「可不是嗎?這邊相對和平很多。」兩個日籍技工一邊栓螺絲一邊聊天。「大多數平民都喜歡和平,只是大局勢不是我們能改變的。我們只能夠顧好這裡的供水。」一位中年人走過來向兩位技工打招呼。「早安,磯田謙雄先生。」兩位技工也向中年人打招呼。忽悠~忽悠~悠悠喔~ 大冠鷲飛到取水口修繕的上空。「哇!猛禽都出來了!今天天氣很好,磯田先生難得放假,不去走走嗎?」「會呀,我今天要帶太太去逛逛白冷圳!」磯田謙雄說著。
磯田謙雄自受雇於臺灣總督府之後一直風塵僕僕在各處進行水利工程。他在大正十三年(1924年)進行新竹汀埔圳的開築,以四年的時間完成一整條全長十五多公里的圳道,從頭前溪及冷水坑溪取水,沿埔頂崁腳、黃金洞山腳等地,最後以水泥梘過客雅溪,至頂牛埔,轉向西南入三姓橋、香山塘,並灌概香山區海岸平原的水田,此後還曾參與簡易水利發電設施的設計歸劃。在汀埔圳接近完成階段,磯田謙雄又受命前往新社台地作探勘,當時這片台地被農業顧問判定是蔗苗栽種的良好土地。但卻因為地勢太高而苦缺水源。於是磯田謙雄在反復觀察附近山谷地形後想到了倒虹吸原理。虹吸原理是物理學的流體力學現象,將處於較高位置的液體充滿於一根倒U形的管狀結構(也就是虹吸管)以後,將開口置於更低的位置,便可不借助抽水泵而將液體輸往較低的特定位置。而將虹吸管倒置,或搭配組裝,則可運用高處水位的位能轉換成動能,使水流能夠跨越乾谷或山溝,從一個山頭輸往另一個山頭。當遇到含沙量較多的管道,則設計者多半會在進水口前加設沉沙池。古希臘時期曾有工程師以倒虹吸管運輸水源穿越河谷。在古中國這套技術則被稱為『渴烏』或是『過山龍』。後來西歐的水利工程以更精算的方式估計入水量、流數、水力勢能等等。而讓倒虹吸管有更廣泛的運用。
磯田謙雄完成白冷圳之後。一條有如巨龍般的圳道,每天從大甲溪運輸20幾公里遠的水流,然後透過進水口和制水井,將水輸往海拔552.942公尺的高處。一整條水道穿過白鹿、白毛台、麻竹坑、河排、馬鞍龍、抽藤坑等地,中間有的水流通過隧道,有的則通過山谷渡槽,而最重要的落差甚高的河谷區,就使用倒虹吸管,在不使用外加動力的情形下完成對於台中新社地區的供水。其中位於抽藤坑溪的倒虹吸管高低落差達到90公尺,全長346.90公尺,也是遠東地區最大的一座倒虹吸管。圳道完成後,總督府終於可以設立蔗苗養成所了。之後再將新育種的蔗苗分發到全台灣推廣種植。雖然總督府對於新社的供水,有大半的著眼都是在甘蔗的經濟利益。而且甘蔗的生產利潤多半是送回日本本土。但是磯田謙雄知道他所設計的這條圳道將來也必將嘉惠這裡其他非官方的平民。而事實也確為如此。後來臺灣殖民時代結束了,但新社地區的居民一直受惠於白冷圳的水源。
「你看,那就是抽藤坑溪的倒虹吸管,也是這條水圳中最大的一座倒虹吸管。」磯田謙雄正在為自己的妻子作解說。這時有幾個高等學校的學生經過溪流正在互相嬉鬧開玩笑,「同學,你們今天不用上課嗎?」其中的男學生說:「學校剛考完試,今天放學較早,出來透透風。」他們之後繼續自顧自地聊天嬉戲。「改天我們的女兒良子長到他們那麼大的時候,也帶她來這裡逛逛解說一下吧。」磯田太太說,「哈哈,沒問題,改天有空我們就把良子帶過來玩吧。」這是昭和七年(1932年),也是後大正時期的最後階段,在台中新社地區閒適的一天。幾年後,大家所擔心的東亞可怕戰火終究還是牽連到臺灣了。但是幸運地,一代水利工程師的努力終究沒有因為戰爭而受破壞,白冷圳繼續供給這一區域的人們珍貴的水源。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