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毘舍離現存最完整的阿育王石柱.jpg

 

走近毘舍離,附近的工人正在修復遺址週遭的設施。佛陀大弟子阿難的舍利塔與它旁邊豎立的阿育王石柱映入眼簾,這幢石柱是現今印度保存最完整的阿育王石柱。毘舍離,這裡曾經發生過許許多多的事情。相傳這裡是佛教最早的女眾出家之處,佛陀也是在這裡宣布三個月後即將涅盤。而佛陀涅盤之後,相傳阿難即將入滅時,河的兩邊國家都要爭奪他的舍利,阿難不願意兩國為他而發生戰爭,於是他自己將身體飛入空中一分為二,以平分兩國。阿難一直以慈悲著名於世,即便將要往生也不忘維護眾人的生命。而毘舍離這裡也成為阿難所傳佛法流佈最重要的地方之一。但是毘舍離卻也同時是佛教大眾部、上座部分裂的地方。阿恕伽,他雖然沒能趕上佛陀與其弟子時代的總總史事,但他緬懷佛教的先賢,因此在這裡同樣建立了精緻的阿育王石柱。因為他當時已成為真正的佛子了,並且成為名符其實的轉輪聖王。羯陵伽的慘烈戰役改變了阿恕伽(AsokaAshoka)的一生,阿恕伽終於成為了真正仁民愛物的君王。在這場戰爭之後阿恕伽有了很徹底的改變,人們稱頌法阿育的時代終於到來,以別以往的黑阿育時期。Ashoka意為無憂,但是阿恕伽花費了數十年,到他真正反省自己,並且以佛教的正法教化人心,以仁政治理天下後,他才重塑了他的人生,真正地達到無憂的境界。

 

       

        阿恕伽繼位成為了阿育王以後,正式開始他的大肆拓征,這個時期的阿育王其實與人類歷史上其他的暴君無異,甚至是可以列入史上著名暴君名單的,這正是印度史上的『黑阿育』或是『暴虐阿育』時期。阿育王殘暴不仁,從殺死所有反對他的兄弟們與進諫的大臣們,宰殺不合他意的宮女,斬殺任何說其壞話的人們。這段時期的阿育王認為「朕即法律,任何人都不能忤逆,不能忤逆我的法,逆我者死」。他為了貫徹這樣的獨裁主張,甚至還在人間仿造地獄建立了一座暴惡的監獄,這座監獄四邊的圍牆和角樓高聳險要,沒有罪犯能從裡面逃脫。而且阿育王還讓一個嗜血兇惡的殺人魔作為典獄長,大肆搜捕帝國境內違反阿育王法律的人們;任何進到這座監獄的人,從沒有人能夠活著走出去的,而且死狀各各極為悽慘,死前均遭受百般殘酷的刑罰。後來連路過這座監獄的無辜路人也要被抓去殺害。阿育王還四處發動戰爭,消滅一切阻礙他的國家,在軍事鎮壓潘德爾後不久,阿育王欲窮兵黷武掃平印度全境,終於將侵略染指的目標擺在南方大國羯陵伽。但是命運中的交會就是這樣的無奈,當年他的初戀情人羯陵伽公主卡瓦奇在政權鬥爭中大難不死,人還待在羯陵伽。然而阿育王不知道自己的愛人就在敵人的陣營當中指揮著軍隊,而卡瓦奇也不知道北方那毀滅了無數城鎮並且又要將滅頂之災帶來羯陵伽的惡魔君王就是她當初所熱愛的那位阿恕伽。因為阿恕伽為了躲避宮廷爭鬥,而使用了一個假名,卡瓦奇自然不知道當初與她的相遇的是一個假名的王子,而這王子卻是日後讓她家族咬牙切齒必定要力抗到底的暴虐阿育王。

 

        阿恕伽消滅了許多反對他的勢力,於是南邊大國羯陵伽成為反對他的重鎮。阿恕伽出動了大批的軍隊,而羯陵伽也同樣動用了象兵等大規模的軍力。於是一場驚心動魄的戰爭下來,戰場中死傷者超過數十萬人。最慘烈的是當阿恕伽終於發現了他心愛的卡瓦奇公主沒死時,卻已經自己親手毀掉了愛人的國家,殺死了愛人的家屬。羯陵伽戰役的慘烈深深撼動了阿恕伽,此後的他幾乎每日必做惡夢,並且每天在悔恨中度過。他開始尋求宗教的慰藉,但是當時印度所最流行的一些宗教並不能撫慰這位國王的心靈。因為當時那些宗教的戰爭史詩同樣是攜帶著殺伐的氣息,國王依舊寢食難安。就在這個時候,阿恕伽在因緣巧合下再次接觸了佛教。有一位僧侶剛好路過阿恕伽所建立的地獄。他因而被凶惡的典獄長給抓了起來並且要用油鍋炸死他,但奇蹟發生了,那位僧人竟讓高溫沸騰的油鍋變成了清涼的浴池,並且還在裡面打坐。典獄長驚訝之餘只得請阿恕伽前來觀看這奇怪的事情。卻未料那僧人竟向阿恕伽闡述了一番佛理。並且透露了佛陀在百年前就給予阿恕伽的預言:那個德勝童子轉世成為轉輪聖王而造福天下子民的預言。長久以來,阿恕伽一直不斷地殺戮,並且認為只有不斷地排除異己才可以換來真正的無憂。但每每殺戮與縱慾的結果卻是讓他更為空虛。其實阿恕伽很早就有一個信奉佛教並且善解人意、悲天憫人的王妃提毘,阿恕伽早年,曾出鎮優禪尼(Ujjeni,Ozene,Ujjain),這是阿盤提古國的首府。阿恕伽在這裏,娶了卑提寫(Vedisa)的女郎提毘(Devi^),生了摩哂陀與女兒僧伽蜜多。但是仁厚的提毘卻沒能洗滌阿恕伽的仇恨之火,隨著阿恕伽登基為王,阿恕伽的日益暴虐並非小小的提毘能夠制止的。但或許正是冥冥當中的安排,阿恕伽早期與佛教徒的接觸讓他已先有了對於佛教的印象,加上眼下這位僧人所在他眼前示現的奇蹟。讓阿恕伽決心要真正了解佛教,並且在他正式接觸了佛教之後,佛教中強調慈悲喜捨與厚待萬物的觀念終於深深洗滌了這位君王的內心。阿恕伽終於成為了法阿育,他廢除了一切的嚴刑峻罰與殘酷的監獄。成為了仁厚待人的阿育王。於是阿育王以其善法而成就轉輪聖王的事業,而阿育王的弟弟帝須同樣也成為一代的高僧,當年阿育王母親所受的贈言都一一實現了。相傳阿育王為了傳揚佛教,還興建一千二百或八萬四千佛塔,其記載的具體數量或許未必準確,但他建立了許多寺院和佛塔卻是確實的。他還召集了六萬比丘說戒,又自眾中精選知曉三藏而得三達智之比丘一千人結集法藏,這也是佛教史上的第三次結集。結集結束後,阿育王派遣末闡提等諸長老分赴罽賓等地弘宣佛法。阿育王時期派赴各地說法傳教的僧侶和使者眾多,這當中包括了錫蘭、喀什米爾、孟買等地,就連當時的希臘五國之境也包括在內,對於西方哲學的後續發展也有其啟發。佛教在阿育王的傳法以後正式成為世界性的宗教。

 

新德里的阿育王石遺址.jpg

傳說新德里在連花寺附近有一處佛陀講說華嚴經的地方,阿恕伽曾來這裡朝聖,由於此地原本就有石頭,因此並未建立石柱,僅刻字留念,稱為阿育王石。

 

        阿育王以佛教教化百姓,強調不殺生、孝順與友愛。興建了許多的醫院免費治療病民,廣植路樹、廣設水井以造福百姓,同時宣揚愛護生命的理念。最重要的是阿育王對於境內不同的族群與宗教給予尊重,佛教雖是王室所崇尚的宗教,但並不是獨一的國教。於是印度的孔雀王朝成為和樂的人間淨土。但即便是這樣的阿育王也有老了病了的時候。晚年的阿育王臥床不起,自己揣測自己將死了,想做最後一次佈施,於是下令奉獻大量財寶給寺院、僧侶,以便讓僧人安心修行,讓佛法能在大地上更為宣揚,一方面也希望為自己祈福延壽。但這次阿育王失望了。代理朝政的大臣和王子表面答應,暗地裏卻不同意實施。病榻上的國王知道自己已經不久人事,身邊的大臣與兒子都陽奉陰違,而這個國家已不再是他所能主導的。他嘆了口氣,讓貼身侍衛將自己床頭的藥果:一隻爛了半邊的阿摩落果送給寺院,告訴僧侶,曾經作為無憂王的阿恕伽,現在只是這半隻阿摩落果的王來做最後一次佈施了。寺院的住持們趕緊擊打法鼓,召集眾僧,將這半隻阿摩落果放進大鍋熬煮,每人分一點果湯,虔誠地接受阿育王最後一次悲傷的佈施。

 

        臥病在榻的阿育王,曾經是全印度權力與富貴的象徵,但在他人生的最後卻依舊顯得貧窮,也許這就是娑婆世界的人生。永遠沒有完滿的。然而可貴的是阿育王仍舊有始有終;曾經,那個沉溺於悲傷與仇恨的人子;曾經,那個為人間帶來煉獄的君王;當他跨過無數的曾經,最終化解了自己的心結,而成為一代的賢君之後,他,阿恕伽,這位穿越黑暗的光明之子,作為佛教的護法,一生盡力為眾生而服務。他最後的獻果,也為其一生劃下了完美的句點。阿恕伽死後,他的國家由於不再有強而有利的領導者,於是被權臣篡國,戰亂再度降臨到印度,孔雀王朝最終也土崩瓦解了。也許,惟有慈悲與力量,智慧與善良都兼具的能人,才能締造和平的盛世吧。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印度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永續的蓋亞 的頭像
    永續的蓋亞

    小蟑螂的土土小窩

    永續的蓋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