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潑的小麻雀
今天上午,天空終於一掃陰霾,遠處陽明山、軍艦岩等山邊區域也不斷傳來大冠鷲的聲音。看來今天的天氣真好,晴朗的上升氣流足以支撐大冠鷲從容不迫的御風而行。忙碌了好幾天,我也想要像那些高興翱翔的大冠鷲一樣,趁著晴天出去外面走走。其實也沒走多遠,不過是在郊區的街道中散步,感受著台北郊區週日午後的閒情,其實人真的是這樣的,當一個人經常都被案牘勞形給壓著,還真的會生病的。
昂首的家燕
最近常常感冒。胃腸也不太好。大致也是來自於缺乏運動和休息的緣故吧。雖然前一陣子凜冽的寒流才剛剛離開,不過大地卻已悄悄透露了春天的訊息,首先今年第一批家燕已經陸續來到街道的屋簷下定居,雖然前一年許多燕巢仍然是空蕩蕩的,不過少數零星的燕巢倒也有一對對家燕夫婦的蹤影,牠們在街頭巷弄、屋樑窗台邊的半空中來回穿梭,追捕著小飛蟲。而草地上的麻雀則更為雀躍,它們穿梭在腳踏車與汽車的車輪下,跳躍於充滿露珠和青苔的台階,尋找著雨後被打落下來的小種子、小樹枝等生活中可以被牠們運用的事物。
可愛的斯文豪氏攀木蜥蜴
走過一處樹林邊,忽然有一隻斯文豪氏攀木蜥蜴鑽出頭來,而我也馬上靠過去仔細端詳它。這種攀木蜥蜴,客家人稱呼它“山狗大”,而福佬人則稱呼它“肚釘”,它似乎發現了我正在靠近它,馬上展開它那招牌動作─伏地挺身,其實這是它宣告地盤主權的方式,當敵人不願意離去時,它可能會採取下一步的動作,展開攻擊。當然小小的它不是我的對手,不過我也不想打擾它曬太陽的雅致,所以我識相的離開了。我有時會想,當年英國博物學家史溫侯(Robert Swinhoe,1836-1877)發現這種蜥蜴並且定名的時候,那隻與他巧遇的蜥蜴是否也正在對它做這個滑稽的動作。史溫侯是英國駐臺灣首任領事,但也是對台灣生態研究史而言極為重要的生態與博物學家。他記錄研究了台灣許多哺乳類、鳥類、魚類、昆蟲、植物等生物,例如斯文豪氏赤蛙(Rana narina swinhoana)、斯文豪氏大蝸牛(Nesiohelix swinhoei)以及我今天所看到的斯文豪氏攀木蜥蜴(Swinhoe’s tree lizard Japalura swinhonis)等,都是他研究並定名的生物,他也是早期研究台灣獼猴、藍腹鷴等動物的先驅。回首前人的努力,史溫侯作為英國人,但卻努力不懈於在異國的生態研究。而我們今天生於斯長於斯,作為台灣人,對於台灣這塊土地的自然生態當然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怒放的九重葛透露了春天的訊息
楊桃樹也發出了新芽
最近剛剛讀了一些書籍,我才發現台北的綠地覆蓋率並不是很足夠的,其實綠地的覆蓋不僅對於我們周邊的小動物而言十分重要,對於空氣的清新,以及對於居民遊憩的場所而言也是十分重要。上世紀歐洲才展開過如歐洲生態示範村、自然步道等活動,在部分的地區以植草、透水磚、石舖道路等來取代透水性不佳的水泥或柏油。雖然我們在最近幾年也一直有生態城市的發展工作,但還有待繼續的努力。畢竟如巴西的庫里巴奇(Curitiba)這類發展比我們要晚的城市,但是卻也已經有滿腹的生態經驗,我們是否也該讓自己的土地有更多的生機呢?
春天的微風拂來,和煦的陽光照映在我的身上,真的很快樂的,尤其周遭的小生命為春天發出的絮語,它們讓我猶如置身在一處曠野當中,當然我省略了汽機車的聲音。今年,台北國際花博會將在下半年引來許多人重新對植物的重視,但是我們也許不應該只注意那些爭奇鬥豔的國際花卉,是時候偶而也注意一下我們周遭的鄉野植物、行道樹等等與生活息息相關的物種們。淡淡的三月天,我在台北的街道上漫步,觀賞著大地的處處生機,也祝福未來地球的生態能夠更為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