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幾天前復興南路靠近捷運科技大樓站附近所照的小褐鼠,其實在一般人的公共衛生觀念上這幾乎是人人喊打,唯恐不早滅之而後快的骯髒動物。但是那天晚上,我 卻看到附近的行人在對這隻小老鼠指指點點的,然後附近還有小孩用樹枝去玩這隻老鼠,而這隻老鼠也很溫馴,都沒有離開,反而是很好奇地在看周邊的人們。當然 後來一對姐弟還是被父親拉開了,那位爸爸擔心老鼠會咬人,事實上我也勸小孩子遠離一點,不過即便如此,那位父親仍然對那老鼠很友善,還丟了點麵包屑給牠, 牠也很大方地在人們面前啃麵包,之後人群漸散,老鼠看一看周邊,就一溜煙過馬路走開了。感覺上牠或許還滿幸福的。
城市中的老鼠向來被視為是都市發展中的阻礙。因為老鼠光是自己所攜帶的病原體就有200餘種,其中能令人致病者約有五十多種,包括鼠疫、線蟲病、流行性出血熱、霍亂、鉤端螺旋體等。然則老鼠的聚集其實也是人類密集化都市與大量垃圾堆積、構築大量下水道等結果。在幾年前,歐美曾發現褐鼠(Rattus norvegicus)身上的跳蚤,會把一種名為新的病菌Bartonella rochalimae傳染給人類,並可能引起包括心臟疾病、脾臟與神經系統感染等。而最初發現染患此病菌的女性,當時曾出現類似傷寒症狀,且脾臟腫大。中興大學後來曾分析我們台灣的褐鼠,也發現一種與Bartonella rochalimae親緣很相近的菌株。當時曾引起一些騷動。不過後來所幸至今還沒有出現太大的問題就是了。
晚近以來,也有一些都市建設規劃的學者設法創造能夠減低老鼠在城市聚集的環境,例如在下水道系統中設計一些障礙,不讓老鼠能夠到處亂竄。同時減少垃圾在城市中的聚集,使得老鼠的數量自然下降。最近這兩年有關海綿城市的設計,由於能減少汙水下水道的分布,又能在排水之餘兼顧儲水,頗受一些學者推崇。其實海綿城市的工法同樣能夠減少城市中老鼠的分布,畢竟下水道本來就是蟑螂與老鼠的大本營哪。老鼠真的和人誓不兩立嗎?其實在北美都會區。褐鼠也常被挑選出來飼養,作為醫學試驗上重要的模式生物,此外褐鼠只要經過選育也可以作為可愛的寵物,就如巢鼠一般,其實後者同樣在城市與農村有野生族群的分布。有時也是人人喊打的對象。我們很難想像同樣的物種,有的被追個半死,有的則在家中被當作寶貝來呵護。其實城市中之所以會聚集老鼠,也是人所提供給牠們的環境條件。一如蟑螂原為森林中的生物,後來部分族群轉移到城市也漸漸與森林中的其他蜚蠊漸行漸遠,而成為伴隨人類的城市昆蟲。人與動物之間的尖銳關係,有時也和環境的變遷有關。而環境的變遷有時也是人類所創造的次生變化。
- Dec 17 Mon 2012 23:34
[個人寫作]城市中的幸福小鼠
close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