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布萊頓的鏈條碼頭(引自視覺素養學習網).jpg
圖片:John Constable在1827年所繪的Chain Pier, Brighton,這時期的漁船仍以風帆動力船隻為主,漁業上也以沿岸漁捞為主,雖然大航海時代已開始造成部份島嶼生物以及沿岸生物的大量濫捕,但人類對近海和遠洋的影響仍有其限度(圖片引自視覺素養學習網)。

19太陽魚號(引自維基共享資源 ).jpg

圖片:1910年太陽魚號(sunfish)捕捉到重達3500磅翻車魚的紀念照片。台灣東部海域因為有黑潮洋流經過,也是世界上翻車魚主要的洄游路線之一,且翻車魚和其他洄游性魚類很不一樣,牠們不搭黑潮的順風車,反而是以其可以下潛600公尺以下深海的遊泳技能逆流南下。至今翻車魚仍有很多機制是人類所不了解的。但牠們同樣是人類大量捕捉下族群數量急遽下滑的物種之一。1860年代歐洲發展出玻璃纖維的工業技術,1903年挪威工程師埃吉迪烏斯‧艾林(Jens William Aegidus Elling)研製出世界上第一台燃氣渦輪發動機(現在內燃機的重要雛型),沒多久這兩項技術開始大量運用到現代船舶的製作方面。這張照片的1910背景年代,也是人類動力漁船開始逐漸取代風帆與人力船隻的重要時期。同一時期,台灣澎湖也正是在1916年之後開始陸續採用動力漁船。動力漁船的使用也讓人類正式從沿岸漁業進入到近海漁業的時代。沒有多久,可以克服海流的遠洋漁業船隻也陸續出現在海面上,開啟大漁撈的序幕。(圖片引用自維基共享資源 http://zh.wikipedia.org/zh-tw/%E7%BF%BB%E8%BB%8A%E9%AD%9A#mediaviewer/File:Enormous_Sunfish.jpg )。
     

      大型魚類其實不應該只是為了滿足人類的口腹之欲就讓牠們無限制地被濫捕,最終趨於毀滅。其實有很多大型魚類擔負海洋生態穩定性的重要角色,包括提供浮游生物作為生活史特定階段的附著對象(大型魚類的這類生態功能類似鯨豚);捕食水母(像是以水母為主食的翻車魚、偶爾捕食水母幼體的鮪魚類和鯊魚類、黑鮪魚的成魚則是雜食性,基本上無所不吃,且食量甚大的魚種,對平衡海洋生態而言十分重要);抑制海星數量(如蘇眉魚)等等。棘冠海星的主要食物是珊瑚,而能夠不怕它們毒刺並且捕食它們的自然天敵基本上只有大法螺、蘇眉魚和油彩蠟膜蝦(海星蝦),但是上個世紀以來大法螺被大量捕捉作為裝飾工藝品,導致其近乎滅絕;蘇眉魚是珊瑚礁魚類的特別物種,牠們能夠捕食許多有毒和有棘刺的動物群,例如海膽、棘冠海星、硬鱗魚、海兔等等。是抑制這些獵物數量的重要天敵。但上個世紀以來也被人類拿來大量捕食,蘇眉魚的種群密度本來就很低,即便在未受捕撈的海域,平均每公頃珊瑚礁內的成年個體通常不超過10條,根本難以和其他經濟魚種的密度相比,被人類濫捕自然難以維繫其族群,因此近幾年終於被IUCN紅色名錄列為瀕危物種,並受到《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保護,列為附錄II的物種。在台灣海域全境,由於長年大量捕捉的壓力,野生蘇眉剩不到30條,甚至受保護的墾丁海域也不超過6條,因此農委會終於修定法律並在今年七月公告蘇眉魚列入保育並禁捕,然而沒想到還是有恆春漁民趕在保育令生效前一晚下海獵捕蘇眉魚,還讓海產店業者將照片po網大推現撈肉質佳的蘇眉魚,並引起輿論軒然大波。油彩蠟膜蝦(海星蝦)則是最近幾年水族館漸漸夯起來的觀賞水族,它們在野生海域被捕撈的數量也越來越大。少了這些天敵的制約,類似棘冠海星這類棘皮動物便更加橫行於珊瑚礁,讓珊瑚礁生態系除了面臨氣候變遷的壓力(其實也多半是人為因素),還得面臨海洋污染(也是人為因素)和生態失衡(棘冠海星等天敵增加)的壓力,這也正是珊瑚礁生態系不斷衰退的眾多原因。

      大型魚類通常成熟的時間耗時較長,且一但這些成熟的大型魚類遭到大量捕捉,通常族群恢復力慢。而魚類和我們很不一樣的是,越老越大的個體往往具備更好的生殖能力,因此在過去科學家曾推動不要捕捉如吻仔魚(多種魚類幼體)的這類行動,而現今也有不少海洋科學家開始呼籲限制捕捉特大型魚體,以維繫其生育和族群繁衍。換言之將來漁業應該要改為捕捉族群恢復力快,且體形介於中等,並且最好是吃海草等食物塔位階較低的魚種。但是海洋保育的策略其實還有待很多人的持續研究與各界的通力合作。1960年代以來海洋已有29%的物種已消失了。而且這個生物多樣性衰退的速度正在加快。減少過漁可以說是目前最重要的方式。濫捕大型魚類其實很像寅吃卯糧的行逕。相反地,配合正確的休漁、護魚、復育、生態養殖等方式才是讓海洋生態能夠持續下來,讓漁業不至於徹底枯竭的重要道路。守護大型魚類的未來,其實也是守護海洋乃至於我們自己的未來。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永續的蓋亞 的頭像
    永續的蓋亞

    小蟑螂的土土小窩

    永續的蓋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