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古埃及農耕圖(引用自史海浮沉).jpg

圖片:古埃及農耕圖(引用自史海沉浮網站)


古埃及第18王朝測量與紀錄農作物收成的工作壁畫(引用自維基共享資源).jpg

圖片:古埃及第18王朝測量與紀錄農作物收成的工作壁畫(引用自維基共享資源)

      疏植是一種古老的農業栽培手法。早在一萬多年前甚至更早以前,當時古埃及人就已種植亞麻來作為重要的纖維用料。公元前3000年至332年,古埃及的農牧耕作者已利用尼羅河流域盛產的亞麻生產出馳名地中海的亞麻布,不僅作為古埃及人主要的服裝素材,也利用亞麻具有極好的防腐性這個特點來包裹木乃伊。對於亞麻這種農作物,疏植與密植的拿捏要非常準確,因為亞麻是一種很容易受到栽培方式而改變植株型態的植物,當其疏植時會使每一株的重量加大,這時剝皮所要耗費的人工就可減少,但如果重量過大則容易造成纖維品質過粗而降低其品質。密植的亞麻則能使纖維較軟,但每一株的產量則會減少,這樣一來如果要維繫總體的產量,又得要投入更多人力和物力了。因此必須精算最佳的作物間距。所以古埃及人甚早就知道如何透過疏植和密植之間的調整來種出間距最有效的亞麻作物。

      近代以來,隨著上個世紀的綠色革命,憑藉著農藥與肥料的便宜和普及,農民們往往為了增加收益而大量密集性的栽種農作物。但卻反而造成土壤的肥力下降,同時植株過密也容易造成根系發展不全而導致收益反而因此下降。1983年,法國耶穌會傳教士兼農學家Henri de Laulanie累積了自1960年代在馬達加斯加種植稻作的經驗,而提出稻作強化栽培體系(System of Rice Intensification, SRI),這個體系的重要精神即是讓古老的『疏植』概念重新回到現代農業系統的應用層面。農民減少秧苗的密集性,減少稻作競爭養分、水分與陽光等逆境環境,配合對於水稻分蘖優勢的研究尋求稻作生長的最適狀態。同時運用土壤乾濕交替來增加根系的的生長潛力。在不同的時期施以不同的灌溉水量、灌溉頻率與灌溉深度等等,加強對土壤微氣候和通氣性的維護。後來SRI在美國受到很大的歡迎,也推展到亞太地區的多個國家。拯救了包括印度在內的多個原先生長力不好的農業系統。目前美國的Cornell大學也是重要的SRI研究重鎮。臺灣目前的SRI研究群則是從2010年開始與美國Cornell大學以及日本東京大學的團隊合作,以試圖找尋最適合臺灣本地的SRI系統。目前我國已列入全球第45個實施SRI獲得成功經驗的國家。也希望這項技術未來能持續發展,讓人類在尋求農作物增長的同時也保障土壤生態系的健全。回歸自然環境的合理應用。

延伸閱讀與相關報導:

1.什麼是SRI?

http://alternative-farming4sustainabiblity.blogspot.tw/2013/01/sri.html

2.System of Rice Intensification (SRI)

http://irri.org/news/hot-topics/system-of-rice-intensification-sri

3.水稻強化栽培技術(SRI)對台灣農業的意義 

http://fushangrange.com/shrimpagriculture/

4.強化水稻用水栽培體系可行性評估及其對水資源之影響計畫執行成果

http://www.coa.gov.tw/view.php?catid=2447692

5.台灣強化稻作栽培體系 (System of Rice Intensification in Taiwan, Taiwan-SRI)

http://taiwansri.blogspot.tw/2012/09/sri_7.html

6. Cornell University-SRI International Network and Resources Center

http://sri.cals.cornell.edu/aboutsri/methods/index.html

7.印度的革命新農法,讓你僅用10%的種子就獲得1.5倍的收成!

http://www.seinsights.asia/news/131/2059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永續的蓋亞 的頭像
    永續的蓋亞

    小蟑螂的土土小窩

    永續的蓋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