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埃爾與法國的南方運河
(摘自《遠方的空靈》短篇故事集)
作者:嚴融怡
1675年,在法國南方的一處高地上,老監工約翰拿著設計圖對總工程設計師皮埃爾-保羅‧德里凱說道:「最近這附近有幾塊灘地,大概再挖掘五公里的水道,就可連通前方的船閘…然後這裡本來有一條小型的野溪,現在工人們正在設法將這條野溪的加寬加深,預估幾天後,這裡的野溪應該就可和那個水道會合,以後應該可以行船…」皮埃爾說:「好的,大家辛苦了。約翰,最近有遇到哪方面的問題嗎?」老監工約翰說:「有的,在我所指的那一處高地,那邊的岩盤比較堅硬,我們花了較多的時間去挖掘,目前還沒有太大進展。」「有任何需要支援的地方就和我說,必要時我可從軍隊調派馬匹和車輛。也快到中午休息用餐的時間了。瓊安,你不是帶來了麵包和果汁要分享給大家?」「沒錯。皮埃爾先生, 我們工坊製作了這些麵包和果汁,請工人們一起享用吧。」瓊安帶著她麵包工坊的夥計們一起來到了工地。她端著一整盤剛剛烤好的麵包。老監工約翰驚訝道:「這該不會是皮耶的麵包坊?皮埃爾先生連名店的麵包師傅都請來了。」瓊安說:「皮耶是我老爸,他最近身體比較不好,所以店內的生意都由我來張羅。我一直很敬佩運河工程的參與者們,所以這次答應皮埃爾先生一起來張羅中餐。」皮埃爾說:「在這裡感謝瓊安姑娘,她僅僅算了半價給我。」瓊安說:「別這麼說,皮埃爾先生,如果不是因為這一區段工人的數量比較多,我的麵包工坊願意免費請客的。」
沒多久,便開始有一些工人來拿麵包了。但仍有些工人繼續待在工作岡位上,打算挖掘到一個段落才休息。不久,當眾人都休息時,有一些工人向皮埃爾致意,皮埃爾對工人們說:「不只是中午的麵包,晚上還有卡蘇萊分享給大家!我們會在工地附近辦個小營火感謝大家的努力!」卡蘇萊相傳是英法百年戰爭時期,受困的居民把僅剩食材全丟入鍋中燉煮,卻意外發現十分美味,一時食物的香味彌漫全城,也振奮了民心。後來逐漸變成法國西南部的著名料理卡蘇萊。那是一種以豆子(白豆和扁豆)和醃肉所烹煮的特殊風味料理。「喔!卡蘇萊耶!」「好吃的卡蘇萊!」「感謝皮埃爾先生!」工人們都興高采烈。「皮埃爾先生,這樣的預算該不會不夠吧?」老監工約翰疑慮說,皮埃爾微笑說:「沒關係,我既說好犒賞這一區的勞工,那你們就照辦即可。今天中午的麵包、果汁和晚上的卡蘇萊都由我這裡另行支付。我希望大家都能夠好好修整。克服最近的工程瓶頸。」
皮埃爾風塵僕僕地趕往各地督造這作橫亙法國南方的運河已經有好幾年的光景,這幾年他的身體也越來越不好了。雖然他依然懷抱著自信,這條運河應該是可以完成並且造福法國的南部的經濟、交通與農田灌溉等多項用途。但他也不知道最後是否能夠讓這條運河真正達到自己理想中的願景。
早在羅馬時代人們就曾有宏觀的想法,想在當時高盧南方建構一條運河直通大西洋和地中海。包括羅馬開國皇帝奧古斯都、暴君尼祿等等都曾有過相似的想法。此後經過了千年,到了中古時代的法國君主法蘭索瓦一世(François I)曾委託達文西構思南方運河的工程設計,但可惜後來法蘭索瓦一世因為一些事情而使計劃擱置。此後一直到亨利四世(HenriⅣ)以及前朝宰相利西留(Richelieu)的時代所進行的多次勘查也不仍舊未能實現這一計畫。
時間來到法皇路易十四(Louis XIV)時期。這個時期的法國正值對外的經濟擴張,但是法國有很多貨品的進出口始終在東西方向上受制於荷蘭與西班牙這兩個海運大國。後來Bonrepos的男爵、朗格多克(Languedoc)鹽稅局包稅人皮埃爾-保羅‧德里凱(Pierre-Paul Riquet)對南方運河有了具體規劃構想並且向土魯斯主教建議由土魯斯為起點開挖南方運河。當時的財政大臣柯爾貝爾(Jean-Baptiste Colbert)得知整項計劃,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經濟建設。當法國直接有一條連繫大西洋和地中海的運河,便可以有效打破西班牙與荷蘭的海運壟斷(像是避開直布羅陀海峽的西班牙國王船隊以及附近常見的海盜),同時還可協助法國進行小麥、酒品、蠶絲、與鹽的出口生意,然後還可提高南方城市如土魯斯與其他地區的地位,拉近南北城市的經濟差距。於是路易十四也將這個計劃視為重要的皇家建設。
南方運河的興建,皮埃爾共號召了12000多名介於20到25歲的男女工人,其中婦女佔了600名。在運河工程中皮埃爾倚仗了幾種不同的技術勞力,包括曾經參與軍事堡壘構築的工程人員(像是挖掘護城河的經驗運用在渠道堤岸結構的構築)、曾經參與礦區排水工程興建的勞工(這點對於地下水道的興建尤其重要,特別是南方運河有一段瑪律帕斯隧道,這也是世界上著名的地下運河河段。隧道長約173公尺)、以及民間務農者的引水經驗(這點對於運河不少區段的引水而言其實非常有幫助)。為了使運河的水位常年穩定,皮埃爾在運河的最高點黑山設計修築了一個水庫。它和下游的高度差是190公尺。水庫的水在分水嶺分成兩路,分別流向大西洋和地中海。在皮埃爾的巧思下,整條南方運河有著終年穩定的水流。整條運河共具備700個匣門能夠調整船隻的進出。皮埃爾對待工人相當優渥,他以優於當時農民的津貼來支付給工人,同時雨天、禮拜天、與各類節慶的休工期間,皮埃爾照樣支付工資。並且十分用心注意工人的工作情況、健康情況等等,從不拘泥讓手下有發揮專才的機會,並且也從不吝嗇於工人們的福利,這使得他的整個工作團隊成為非常有效率和向心力的勁旅。但在當年那個只有馬車、船舟載運砂石,只有鐵鏟、鋤頭、十字鎬等人力挖掘的工程器具之下,加上中間所曾遭遇到的地形地物上的瓶頸,仍舊消耗了十五年的光景才開鑿了整條運河。但可惜的是皮埃爾未能看到這條運河的完成,他在1680年10月1日病逝了。隔年,他的兒子馬蒂亞斯下令在1681年5月15日進行首次的試航。此後的兩百多年,這條運河達到了皮埃爾生前的願景,許多物資透過河運活絡起來,從波爾多、土魯斯到馬賽,許多城市人們的生活因為這條運河而受益甚多。法國加速了小麥和酒類(特別是葡萄酒)的出口。也利用這條運河進口了米、魚貨和香料等等。馬拉的大型平底船、小船和駁船在運河上川流不息,船閘管理者、船夫、馬伕等等都忙碌不已。這條運河也被皇家命名為Royal Canal in Languedoc,直到法國大革命之後才改名Canal du Midi(米迪運河)。皮埃爾生前對勞工十分地照顧,也因此工人們都願意跟隨他設法突破諸多工程上的困難。但是,在皮埃爾死後的法國,從路易十五到路易十六的時代,貴族及官員在進行工程的過程往往剝 削工人的權益,由於王室越發不能善待工人與農人,讓許多平民過著困苦得生活,終於引致了可怕的法國大革命。
除了交通運輸,南方運河還深具灌溉功能。在乾季時南方運河是重要的水源庫存區。可以灌溉四萬畝耕地。以前在蠶絲大賣的年代,南方運河的主要植被包括柳樹和桑樹,前者是用來固定堤岸,後者則用以產絲。當蠶絲逐漸退流行之後,法國開始在南方運河附近改種楊樹,以生產木材。拿破崙時期南方運河開始種起懸鈴木科的植物(例如法國梧桐樹),此後植被大致維持至今。近代以來,南方運河又多了觀光遊憩與景觀生態等重要功能。像是河道區域的廣闊林蔭地帶,其實也和周邊的農田融為一體。甚至也可說是法國南方葡萄酒產區特殊的風土(TERROIR)環境的一環,這種環境與日本里山環境可說同為人類農業生產上與大自然達於和諧共存的理想形態。同時為響應環保減少空氣和水源的污染,運河的許多動力船隻現在都改為太陽能驅動。如今全長240公里的南方運河,在每年夏季時航行的遊船和浮動旅館高達上百艘。為法國帶來極大的觀光收益。這條古老的南方運河也被聯合國評定為世界文化遺產。這是皮埃爾生前留給法國人與全世界的重要遺產。
註:插圖中的古堡城市背景是參考卡爾卡松城(La Cité de Carcassonne)著名的『上城』(La ville haute ou Cité)所繪製,因為南方運河當年經過法國南方的多個中古城市,但是歷經三百多年的戰爭、洪水與都市變更等,現今所留下來的中古時代城堡已經不多,而卡爾卡松城是少數保有全貌的城市堡壘建築,因此以其為參考背景,作為中古城市的背景所在。但在真實的歷史中,由於1680年皮埃爾-保羅‧德里凱(Pierre-Paul Riquet)與卡爾卡松城行政官的意見出現分歧,使得運河在初期並未途經卡爾卡松。南方運河要遲至1777至1778年間運河改道才通過卡爾卡松。並於1810年才完成整個连接改道的工程。運河所經過的位置是卡爾卡松的新城區,也就是『下城』(La ville basse)或稱『聖路易城堡』或『城堡莊園聖路易』(La Bastide Saint Louis),是當年13世紀卡爾卡松上城遭到侵略者佔據後,法王路易九世(Saint Louis)在山下所建立的新城區。如今新城區大部分的中古城牆均已拆除。只剩下一座小城門(亞各賓門La Porte des Jacobi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