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台北士林橋畔的火燒雲
圖片:臺中高鐵站的火燒雲
作者:嚴融怡
最近燦樹颱風剛剛離開臺灣,我在颱風逼近臺灣東南方的週六以及颱風正在侵襲東部沿海的週日,剛好經過了臺北士林橋以及臺中高鐵站,也拍攝了兩地接近傍晚的火燒雲。火燒雲通常會在日出和日落的時候出現,因為這兩個時段太陽位置與地平面的夾角(也就是高度角)最小,因此太陽光照射至地表必須通過較厚的大氣層才可穿透,而這時太陽的可見光光譜當中各類光線受到散射作用而減損得相當明顯,其中減弱最多的便是紫色和藍色這些短波的光線,而減弱最少的則是紅色、橙色這些波長較長的光線,也因此這些光線比較能夠穿透出雲層。在這樣的背景當中,加上颱風的氣團正要逼近或剛要遠離,或是雷雨剛剛結束之後由於地面蒸發旺盛,大氣中上升氣流的作用較大,而能讓雲的形狀因而千變萬化。加上降雨過後,天空中的懸浮粒子有較多已經被洗掉,使得天空的能見度提高,而讓太陽光照射的穿透度獲得提升。同時如果是颱風或低氣壓臨近時又常會夾帶外圍環流雲帶以及對流區域擴展而來的高層卷雲,當太陽中較長波長的紅光、黃光通過雲層底部時,更常能夠讓雲朵變成非常有型的火燒狀的雲層。
另外有一些環境的狀況,天空中也容易產生類似火燒雲的情形,那就是如果有大規模的環境事件造成大氣中充滿懸浮微粒的情形,當然那仍然要光線的折射與散射剛好滿足火山雲生成的條件。像是大規模火山噴發,使得平流層中的氣懸膠體大量增加,並且能夠在大氣環流當中散佈數月,這就容易讓受影響區域在日出或日落的時候,因懸浮微粒所造成的散射或折射光線在天空中較容易出現粉紅、藍與紫色等色調。這也是大規模火山噴發活動之後,火山碎屑物質在天空傳輸過程有時會讓一些區域有所謂『餘暉效應』的原因。火山大規模噴發後所形成的火燒雲和火山爆發時由於巨大能量和物質釋放所引發的火山雲是不一樣的(後者有時也會帶給天空大量的紅色,並且因為當中夾帶負電的火山灰塵還會和周邊水分子作用產生閃電等可以形成很多更絢麗的景象,但火山雲所夾帶的火山灰卻是非常致命的,後續常常伴隨很多災害)。或許也正是因為大規模火山活動之後的火燒雲現象,所以筆者覺得早期很多有關恐龍滅絕場景的火山活動背景畫往往天空都被安插一整片橘紅的景象應該也和火燒雲現象有關。當然,由於夕陽景色的本身本就容易給予人一種時代將盡的惆悵之感,所以恐龍遭遇火山大規模活動的大滅絕場景時常被安插橙紅色的色調也可能和後者有關。只不過,火燒雲因為與風暴、火山等作用有關,而這些作用有時真的會帶來龐大的災難,因此古人有時對於大片火紅的火燒雲所認為的凶兆,或許正是與這些災難的聯結所引致,那可說是人類祖先自史前時代以來就曾遭遇的場景,也不能說是純屬想像了。之前在網路上也曾看過有論點認為未來由於火山活動的日漸頻繁與極端天候的經常發生,將來看到火燒雲出沒的頻率有可能會增加,這樣的觀點也更容易讓人給予美麗的火燒雲更增添了遠古災難事件的聯想了。
古早時期東方流行民間的諺語『早燒不出門,晚燒行千里』意思是說,火燒雲如果出現在早晨,則天氣可能會轉壞,而如果出現在傍晚,則隔天較容易出現好天氣。不過這其實仍要看相對的狀況,以這次作者觀察到燦樹颱風來臨前的傍晚就是看到火燒雲,因此雖然是出現在傍晚,但其實第二天的天氣是比較不穩定一些的;而在燦樹颱風即將離去時又看到火燒雲,這回才真的代表隔天的天氣比較穩定。由於我手邊並沒有攜帶較好的照相設備,因此也只能夠用平板做簡易的照相紀錄,實際上看還是比較壯觀的,那是一整片火紅色當中帶有一些金黃很像是旺盛火焰的大片雲朵,天空中火焰彷彿擴展到遠方地平線的感覺。下次大家有空時也可以在颱風剛要離去或剛要逼近時對自己所在的天空作觀察喔。經驗上傍晚還是比早晨容易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