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關渡自然公園一號賞鳥小屋中常可看到月池中的常客-紅冠水雞
這個寒假,松高生研社21屆的幹部在可用時間短促的情形下籌辦了寒訓(因為今年的寒假甚短,而同一時間還有許多其他單位舉辦的學術活動或團康活動撞期),不過仍然辦得有聲有色。這次的寒訓包括法醫學、鳥類生態學、動物解剖學與動物園參觀等課程,小蟑螂由於工作的關係,這次僅協助了鳥類生態學的課程。這次生研社的鳥類生態學課程我們有幸請到了台北鳥會的理事長陳虞晃先生作為大家的指導老師,小蟑螂則十分榮幸能充當小助教。理事長辛勤地幫學員們準備了上午的室內課程,同時在下午帶領學員們到關渡自然公園作戶外的實習。上午的室內課程主要包括鳥類構造、鳥類生理、鳥類生態、鳥類辨識、鳥類遷移等鳥類學概說,到了下午則正式帶領學員們去戶外觀鳥。
圖片:松高大講堂室內課程結束後的合影
當天的天氣雖然上午在松山高中時頗為陰霾,但下午到了關渡,天氣就好很多了。雖然天空中雲層仍然很厚,但關渡與北投地區由於陽明山周邊的山系已藉由迎風坡的地形雨消耗掉來自東北角海岸大部分的水氣,因此這附近的天氣比松山、信義附近要好很多,不僅能見度比較好,甚至偶而還有些微的陽光透出來。可說是台北市連續幾天陰雨的天候中難得的好天氣。我們在關渡自然公園的門口就見到金背鳩男生追求女生的過程,只見紅綠燈上一隻雄金背鳩飛近雌金背鳩,而雌金背鳩卻不斷閃開,那隻雄金背鳩眼看矛頭不對,只得識相的飛離。後來又分別來了幾隻雄金背鳩試圖追求那隻母金背鳩,但同樣是失敗的命運。那隻母金背鳩可真是萬人迷。不過雄金背鳩都很有風度,並不會有所謂死纏爛打的情形。在一月份許多金背鳩已經開始出雙入對了,不過還有一部分的金背鳩尚未配對,我們在關渡公園中無論死會的金背鳩或者還是單身的金背鳩都看到了。金背鳩公母之間很難以羽色來區分,比較常用的方法是當公母金背鳩走在一起時,我們可以用體型來輕易的辨識,公的體型要比母的大一個size。
圖片:左方的公金背鳩想要追求右邊的母金背鳩,但卻遭到拒絕。
隨後在進入園區以後,小蟑螂的考驗就來臨了,因為這回可不是小蟑螂自己的帶隊,而是作為理事長的助教。這次參與戶外實習的學員約有三十多人,而除去部分幹部與部分學員自行帶來的零星幾台雙筒望遠鏡以外,可供遠距離圈鳥(就是把鳥的身影圈到望遠鏡的鏡頭當中分享給學員們看)和講解的單筒望遠鏡就只有理事長與小蟑螂各自攜帶的這兩台。由於隊伍很長,我們必須盡可能讓每一位學員都能觀察到鳥兒。所謂『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理事長找鳥與圈鳥的功力真的不是蓋的,這是資深鳥人才有的功力,而小蟑螂在後面則追趕得很吃力,大概比理事長對到鳥的速度至少慢了三倍多吧。這是我還得向前輩繼續學習的地方。
關渡自然公園約佔地五十七公頃,位於台北市淡水河和基隆河的交會口,園區內由淡水及半鹹水草澤濕地、與水稻田所交織構成,境內包括水磨坑溪與舊貴子坑溪等溪流匯流的區域,由於這兩條小溪都汙染嚴重,因此園區內設置了以生態工法作處理的設施,包括人工濕地、曝氣設備、與鵝卵石鋪設的淨水濾床等。在這裡也利用許多台灣原生水生植物構建了漂亮的水生植物區。由於近十幾年來,台北市境內的濕地環境已越來越縮水,而生態環境也破壞日益嚴重,因此關渡自然公園這片小小的園地,成為北台灣水鳥過境與寄住非常重要的驛站。另一方面,關渡自然公園以及鄰近的關渡自然保留區在古早的農業時代就已是候鳥遷移路線上的必經之地,同時也一直是東亞大陸邊緣候鳥遷徙的重要駐地,特別是雁鴨科與鷸鴴科鳥類時常選擇這裡作為度冬區,因此在現代工業化與都市化日趨密集的時空環境裡,這裡對於維繫自然生態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這次,理事長所帶領的觀察路線是先到園區內的水生植物池,經過水門亭、親蟹觀察區、賞鳥小屋三號、望鴨寮、賞鳥小屋二號、野溪區、賞鳥小屋一號、階梯廣場等戶外園區,最後再繞回自然中心二樓的觀景台作遠距的賞鳥。大家的運氣都很好,大熊、LiLi社長等幹部以及一些學員們都觀察到非日常所見的鳥,所以令松高的學子們很興奮。我們在沿路上觀察到包括紅嘴黑鵯、黃尾鴝、灰頭紅尾伯勞、蒼鷺、小白鷺、大白鷺、黃頭鷺、紅冠水雞、小鸊鵜、赤膀鴨、赤頸鴨、尖尾鴨、花嘴鴨、綠頭鴨、琵嘴鴨、白尾八哥、家八哥、喜鵲、斑文鳥、夜鷺、黑面琵鷺、埃及聖環、綠繡眼、白頭翁等鳥類,其中這次戶外實習所觀察到的雁鴨又以花嘴鴨為最大宗,我記得之前幾次來的時候大部分是以小水鴨為主的雁鴨群落,但這次卻是以花嘴鴨為主。
圖片:遠方高爾夫球練習場鐵塔上的喜鵲巢
在賞鳥小屋當中,許多學弟妹都是第一次體驗那些生態學家在賞鳥小屋觀察鳥兒的樂趣。理事長還幫大家辨識了一個位於遠處鐵塔上的喜鵲巢,那個巢真的很大。我在想光是喜鵲巢就那麼大了,也難怪在我高中時更大隻的白鸛來台時會很煩惱要築巢在何處了。而在野溪區,則有部分學弟妹頭一次觀察到鳥類洗澡的情形,是的,別懷疑,愛惜自己羽毛的鳥類,為了去除污垢與惱人的寄生蟲,可是真的會洗澡的。只不過,它們需要不被人打擾的安靜環境。而我們則有幸,剛好窺視到它們這種有趣的行為。
進入自然中心二樓的觀景台以後,同學們由於居高臨下,加上二樓有較多副大倍率望遠鏡,我們看到更多的鳥群,其中包括了早先入駐自然公園的珍稀過境鳥白額雁與白琵鷺。白額雁,在過去鳥類學家多半將其定位為迷鳥。不過近年來出現在台灣的次數有所增加,因此已開始有人建議將它們定位為珍稀過境鳥。過去,來台灣的雁鴨科鳥類多半都是鴨類這種小雁鴨,而大型的雁(像是豆雁、鵠、黑雁、白額雁、黃嘴天鵝、以及我們現今家鵝的祖先鴻雁等)則是很稀少的。不過或許肇因於近年來大陸東南沿海城市的急遽發展與生態環境的破壞,大型雁類在台灣出現的次數似乎越來越頻繁,我們在看到大型雁類在關渡的出現,固然很興奮。但對於背後可能的緣由也甚為擔心。白琵鷺,又稱為琵鷺,主要分佈於歐亞大陸及非洲,其實它們在世界上的分布數量比黑面琵鷺要多,且黑面琵鷺的瀕危層級也高於白琵鷺,只是白琵鷺在台灣比較稀少,它們常常混群於黑面琵鷺當中,因此會讓人們覺得更稀罕。當學員們還沉浸在先前對於白額雁的觀察當中時,另一頭卻發現了更有趣的畫面,原來有另一隻白琵鷺居然和草澤中的一隻埃及聖環發生了衝突,鳥兒打架了!瘦小的白琵鷺面對強悍的聖環,這場戰鬥到底誰會獲勝呢?白琵鷺與埃及聖環的戰鬥情形很好玩,兩隻鳥的嘴巴好像在鬥劍一樣,令我們馬上就連想到《海賊王》裡面羅羅亞‧索隆與鷹眼初次見面的世紀之戰,算是未打之前勝負就應分曉的戰鬥。其中個頭較小,動作又遲緩的白琵鷺被我們視為是索隆,而埃及聖環則無論個頭、速度都較白琵鷺具有優勢,最可怕的是它那副具有彎鉤般殺傷力極強的大嘴,所以我們將它視為鷹眼。這場戰鬥立刻吸引當天二樓觀景台上大部分賞鳥人的目光,兩隻鳥開戰之後,猶如鬥劍士般激鬥開來,其他周邊的高蹺鴴、尖尾鴨、花嘴鴨、琵嘴鴨、小白鷺甚至蒼鷺等鳥客都紛紛躲避,剛開始埃及聖環的確頗占優勢,仗勢著自己的塊頭大、嘴巴尖,接連幾次都刺到白琵鷺的頸部,不過白琵鷺越戰越勇,大概兩三個回合的鏖戰,局面居然逆轉過來,只見白琵鷺多次咬到埃及聖環,而且不斷逼退埃及聖環,埃及聖環節節敗退之餘,想要退到他同伴的群體當中走避,但白琵鷺仍舊窮追不捨,埃及聖環的同伴們看到這樣的戰況居然也跟著鳥獸散。所幸,後來那隻白琵鷺終於停止了它的攻勢。就這樣這場號稱索隆與鷹眼的對決,最後居然是以索隆取得勝利。這種情形我還是第一次看到,因為作為籠中逸出鳥的埃及聖環,在關渡向來跋扈,仗勢著自己的族群數量大(目前在關渡已經有將近400多隻埃及聖環,且大半都集體行動),一年可繁殖兩次,然後體積龐大等優勢,時常欺負其他弱小的水鳥。因此像這隻白琵鷺這樣英勇抗擊聖環的戰鬥,真的不常見。這場意外的鳥類戰鬥也讓許多初次接觸賞鳥的學弟妹十分的興奮。
圖片:由於受限於相機的倍率不足,這場世紀之戰小蟑螂只能憑記憶描繪成這張圖畫
圖片:關渡自然公園二樓觀景台的合影
世紀之戰後,本次的寒訓鳥類課也告尾聲了,在大夥統計觀察鳥種和數量之後,踏上了回家的旅程。感謝理事長的用心指導,也感謝同學們的用心投入。隔天早上還有新的課程呢!只可惜隔天的課程小蟑螂無法參與。不過,對於鳥類觀察,能讓學員們有一個不錯的體驗,這是最令人高興的事情。希望之後松高生研社能夠有更多學員喜歡這個領域,使生態保育工作能獲得更多人的關注。希望之後小蟑螂對於一切知識層面的事物能夠培養更為深厚的功力,能夠幫助更多的人。而在鳥類觀察的這個領域,也希望自己能以陳虞晃老師作為楷模,也成為一位資深的生態觀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