磯鷸(Actitis hypoleucos)是鷸鴴科的入門辨識鳥種,也是我高中時期第一個認識的鷸科鳥類。世界上磯鷸屬只有兩種,一個是我們在歐亞地區所看到的磯鷸,另一個則是在美洲的親戚:斑點磯鷸 (Actitis macularia)。磯鷸常會搖晃尾羽沿水邊前進,遇危險則驚飛短暫距離。磯鷸在地面上走動時,牠翅膀前端到胸前處有一內凹的白色,從側面上看很像是豎起大拇指或是著名籃球鞋款Nike的白色打勾勾標誌,因此常被戲稱為Nike Bird或者直接就說發現一隻Nike了。事實上,鷸科當中還是有其他的鳥也會有打勾勾的羽色,不過磯鷸的另一大特色就是牠的背羽、肩羽到尾羽一整個沒有特色、沒啥紋路的樸素褐色(褐色的深淺有時會因光線的角度而有不同),這點和其他紋路複雜的鷸鳥有很大的不同。牠的胸側分布有灰褐色的斑塊。但下腹部則是白色的。因此沒有特色反而成為磯鷸最大的特色。牠的腳部為黃褐色到淺橄欖綠色。飛行時羽翼帶有白色。有時也可在溪流邊或是河口處的低空以固定兩翼的方式滑翔。並且常發出細小而高亢的聲音twe-we-li或是Gi-gi-gi。
磯鷸常喜歡單獨行動,但有時也會看到兩三隻磯鷸在嬉戲的情形。牠喜歡淺水邊的環境,不過由於牠很能適應人為的設施環境,因此城市溝渠、港口、濕地、農田也都常見到牠的蹤影。而且在國外還有過跑到海拔1800公尺山區水邊的記錄(但在台灣還是比較偏向低海拔區域,不過雪霸國家公園的生態廊道也曾有過磯鷸的出現)。磯鷸主要以直翅目(鳴蟲類)、鞘翅目(小型甲蟲或其幼蟲)、夜蛾等昆蟲為食,也常吃貝類、蠕蟲,甚至小魚和蝌蚪等小型動物。在歐亞大陸北部為夏候鳥,南部則為冬候鳥,繁殖區跨於古北界到喜馬拉雅山脈之間,冬季往東南亞、非洲、印度飛行,有的也可遠抵澳洲。在台灣,為冬候鳥,但也有少部份已成為四季可見的留鳥。
鷸科鳥類的嘴喙通常軟軟的,並且遍布血管和神經,具有很高的探測靈敏度,一些鷸不僅擁有長長的嘴喙,甚至還呈現向下彎(如大杓鷸),適合探測更深入的底棲生物或蟹類的巢穴。或向上彎(如青足鷸),順便清掃一下水中的小動物等等造型,相較於其它各種在嘴型上特化的鷸。磯鷸的嘴喙顯得很中庸。而且比較筆直。不過還是可以看到它東戳戳西戳戳的情形。與水邊其他涉禽如鷺科運用一些策略式的抓魚或是擁有一雙敏銳大眼睛跑去追獵物的鴴科有著不一樣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