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明艷動人卻又善於使用毒藥的喀耳刻(Circe)女神。John William Waterhouse在這張圖片當中描繪了喀耳刻正準備邀請奧德修斯喝下她做了手腳的酒,而鏡中的奧德修斯則正在謹慎戒備她的一舉一動(圖片引自維基共享資源)。
作者:嚴融怡
喀耳刻(Circe,又譯為瑟西)是古希臘神話中住在艾尤島上的一位令人畏懼的女神。在古希臘羅馬傳說故事當中,她是古太陽神赫利俄斯(Helios,又譯為海利歐斯。在羅馬神話當中則為索爾Sol)的女兒,月貌花容 的她擁有一頭火紅色如瀑的秀髮。但卻善於使用各類毒物與魔藥。也因此在希臘羅馬時期甚至到了中世紀 以後,成為女巫、女妖、巫婆等代名詞,甚至到了十九世紀藥毒兇案氾濫的年代,喀耳刻也成為善使毒藥 者的象徵。喀耳刻最重要的兩則故事,一篇是發生在古羅馬詩人奧維德(Ovid)的變形記當中,一位英俊的 漁夫格勞科斯(Glaucus)愛上了在水邊漫步的原始海神福耳庫斯(Phorcys)的美麗女兒─水仙女斯庫拉 (Scylla,或譯為錫拉)。於是向她求愛,然而斯庫拉並不喜歡他,因此躲避格勞科斯的追求。因此格勞科後來便向喀耳刻(Circe)陳述了自己對斯庫拉的愛慕並請求幫助。喀耳刻卻因為格勞科斯陳述的愛情故事而 愛上了他。但格勞科斯沒有接受她的愛,因此喀耳刻便下定決心要除掉斯庫拉。她在斯庫拉經常沐浴的水 域投下藥水,使得她的下半身變成12條觸手般的腿和一條貓的尾巴,並且有六條狗的頭環繞在她的腰部。 已然變成怪物的斯庫拉會襲擊經過她所在的船隻,每個人頭都可以抓住一名水手。斯庫拉最後是在海克力 斯經過西西里時所解決,斯庫拉和她所蟄伏於卡拉布里亞(Calabria)附近的石壁一起石化成為一座峭壁。 她的父親在經過她遺體時恢復了她的生命。
圖片:喀耳刻(Circe)正在水域中下毒準備對付水仙女斯庫拉 (Scylla)(圖片引用自維基共享資源)。
另一則故事則發生在《奧德賽》(Odyssey,又譯為奧德賽迷航記)。傳說喀耳刻將自己的丈夫—薩爾瑪提亞 國王毒死之後便一直隱居在艾尤島。後來奧德修斯(Odysseus,又譯為奧德賽)所率領的船隊在特洛伊戰爭 結束返鄉的途中行經了艾尤島,奧德修斯為保險起見抽籤派員前往艾由島探路。結果,喀耳刻虛情假意地 邀請那些船員到島上大餐一頓,實際上在食物當中下藥,使那些吃下食物的船員們全都變成了豬隻。只有 一名船員歐里羅科斯(Eurylochus)逃回船上並將事情告知奧德修斯。奧德修斯不顧勸阻,堅持前往救回同 伴。諸神使者赫爾墨斯(Hermes)贈給奧德修斯一株摩呂草,在赫爾墨斯(Hermes)的指導下奧德修斯成功抵 抗喀耳刻的魔法,船員們被一一恢復了人形。奧德修斯的機智讓喀耳刻折服,並愛上奧德修斯。但奧德修 斯必須留居在艾尤島陪伴喀耳刻一年。之後喀耳刻建議奧德修斯航行墨西拿海峽返回家鄉,但在這個海峽上他們將會遭遇到卡律布狄斯(Charybdis)這個危險漩渦(漩渦的對面便是女妖斯庫拉,奧德修斯後來成功避開大漩渦,卻被斯庫拉擄走六名水手)和賽蓮女妖(Siren)。喀耳刻曾告訴奧德修斯如何通過賽蓮女妖們的方法。
圖片:奧德修斯(Odysseus)和水手們面對賽蓮女妖(Siren)的誘惑和襲擊(圖片引自維基共享資源)。
十九世紀時期,唯美主義觀念盛行,這股藝術風也將『女人和惡魔』的連結在許多文藝作品當中加以深化和闡述,諸如喀耳刻和賽蓮這類古希臘神話當中的女性角色故事也更為淋漓盡致地呈現在文學與藝術的作 品當中。並且部分作品也和當時所經常盛行的毒害兇案事件加以連結。這時期,砷毒是最常用的藥毒兇器 ,由於經常在富貴人家運用於下毒奪取繼承權,因此又被稱為『繼承粉末』。英國一年平均就有將近十件 藥毒兇殺案被揭發(未被揭發的數量應該更多)。其中英國村婦瑪麗安卡頓(Mary Ann Cotton)是藥害殺人犯 中的佼佼者,她在1873年被送上絞刑台,在她所涉嫌謀殺的將近21人當中,包括她的親生母親、4個丈夫中 的3個,以及她13個孩子中的11個等等。她主要運用砷毒讓死者呈現胃痛、下痢和其他健康下降的情形,然 後多次詐領保險金。這也讓瑪麗安卡頓成為英國維多利亞時期的『蛇蠍婦人』代表,甚至也有人再次聯想到古希臘的喀耳刻。
除了砷毒,十九世紀也是大麻(中樞神經迷幻劑)、古柯鹼(中樞神經興奮劑)與鴉片(中樞神經抑制劑)等成癮藥物氾濫的年代。年輕的英國維多利亞女王,在國會當中發表關鍵的演說,後來鑄成了鴉片傾銷到亞洲─特別是清代中國的政策。但是女王自己後來也成為了癮君子, 女王每當遭遇痛經或者頭疼的清晨,第一件事就是猛吸鴉片酊(將鴉片溶解在酒精的製劑)。女王自己本身如此,也讓英國成為了成癮毒藥使用者的大本營,當時據說古柯鹼和酒精混合製劑也在英國盛行。大麻在中世紀時期便曾經被山中老人用來訓練刺客,後來這一系的刺客成為無論中東領袖或是十字軍都畏懼的勢力。到了十八、十九世紀,大麻有了更多進一步的擴展。大麻由於本身除了是藥用物質萃取來源,也是製造纖維和造紙的原料。因此在北美甚至是足以作為通用貨幣的重要植物。自17世紀中期到19世紀初,當時北美甚至可以用大麻來支付稅金。班傑明‧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的造紙廠也是使用大麻作為原料 。相較於種樹,種植大麻作物可以獲得將近四倍的未加工纖維。而且麻草紙紙質強韌,保存時間比原木紙漿更長。大麻在大航海時代更是航海國家必要的資源,因為它是製作船帆和纜繩的良好原料(這裡省略大麻的不同品種)。致幻或成癮藥物的氾濫,也讓歐洲瀰漫了比中世紀更為常見的藥物中毒案例,而且有些還是以更為『浪漫』的方式來呈現。例如以成癮性藥物使用過量來自殺者被視為『浪漫』,當然也存在以成癮性藥物來殺人的刑案。著名的英國人物畫家兼詩人羅賽提(Dante Gabriel Rossetti)便是著名的藥物濫用者,他的妻子─美麗多病的伊莉莎白席塔爾(Elizabeth Eleanor Siddal),是在1850年時成為他的模特兒,席塔爾曾經是羅賽提作畫與寫詩的泉源,是一個纖纖細質的美女,但卻由於羅賽提的精神外遇而在訂婚後歷經了九 年才得以結婚,在長久婚約之下,席塔爾對丈夫的不信任感與不安全感,讓她在婚後經常偷偷以鴉片麻醉自我。婚後三年由於女兒又死於難產,傷心欲絕的席塔爾趁著丈夫外出,服用過量鴉片自殺而死。留下悔恨交加的羅賽提,將大量未發行的手稿埋葬於妻子的墓地前作為紀念。羅賽提晚年也因為過度依靠安眠藥而成癮並導致身體衰弱而死。十九世紀時期甚至也有醫生和護理人員成為毒殺犯的案例。護理人員的發展歷史甚晚,是在克里米亞戰爭時期才由著名的南丁格爾(Florence Nightingale)所發展成熟。但本應為救人天使的醫師和護理師,卻因為平時就近照護沒有抵抗力的病患,一但從事藥毒犯案,反而會造成對生命更大的損害。十九世紀時期,著名的護士毒殺犯─珍‧托帕(Jane Toppan),在當時毒理鑑定技術仍然欠缺的時期,卻因為自身變態般的嗜好,而直接擅自更改麻醉藥品嗎啡和阿托品用量,以病人的注射來觀察毒性在神經系統的作用。而後,珍‧托帕已經完全浸淫在觀察病人痛苦瀕死的快感當中,在她於1901年10月29日因謀殺罪而逮捕之前,曾喪心病狂地殺了100多個人,其中除了麻醉藥品,也使用過馬錢子鹼這種植物鹼毒物。珍‧托帕最後被判精神病犯而被終身監禁於精神病院。而其他如Herman Mudgett、Thomas Neill Cream等人則都是十九世紀著名的『殺人醫師』。
在面對毒物越來越複雜而牽涉社會問題也日益深遠的情勢之下。十九世紀出生於西班牙但在法國發展其學術的Mathieu Joseph Bonaventure Orfila (1787-1853)幾乎可以作為另一位『毒理學之父』。如果說十六 世紀的巴拉塞爾(Paracelsus)是『劑量』概念的創始者,那Orfila則是致力使化學分析成為法醫毒理學的 常規項目的奠定者。他同時研究窒息的過程,以及法醫背景下所開展的血液檢測方法,並且首次使用顯微 鏡來評估血液和精液污漬。他並且致力於改善公共衛生系統和醫療培訓。1816年,Mathieu Orfila成為法 國君主路易十八的皇家醫師。在1817年,成為巴黎的化學教授,並出版了關於化學醫學應用的書籍。1819 年,他成為法國公民,四年後他被任命為醫藥化學教授。他於1830年開始投入於重組醫學院的工作,不僅 提高了醫學院入學的教育要求,並製定了更為嚴格的醫事檢查程序。並且協助建立和醫學相關的醫院、博 物館、專科診所、植物園,Clamart的解剖中心以及圖爾(Tours)的一間新醫學院。
圖片:近代在高等教育當中確立法醫毒理學與醫學專業層級的Mathieu Joseph Bonaventure Orfila (圖片引自維基共享資源)。
Mathieu Orfila雖然作為一位法醫毒理學專家與醫學研究者,但有時他的執著也引起某些爭議,比方說他認為墳墓周圍土壤中的砷可能會被吸入遺體內並被誤認為是生前中毒。他也進行了許多研究,並堅持認為 土壤測試是所有挖掘案件的重要調查部分之一。雖然他的想法不盡正確,但是現今法醫工作者在檢驗疑似 砷中毒死亡案件時,會特別提取嘔吐物、指甲、骨骼為化驗檢材。而且在一些環境毒理學、法醫毒理學當 中,也會注意到土壤樣本的分析,這些概念當中確實Mathieu Orfila貢獻不少。可能因為早期重用Mathieu Orfila的人均為皇室政府,因此Mathieu Orfila中心思想當中的濃厚君主主義後來也不見容於革命主義者 ,他在政壇上樹立相當多的敵人。1848年二月革命之後,皇室政權被推翻,期間革命政府曾經特別成立一個委員會,調查他在任職期間是否有非法或不正當行為,但後來被證實是捕風捉影。於是到1851年,他再次當選為法國Academy of Medicine的主事者。Mathieu Orfila的努力成果,後來一路被英國的馬許(James Marsh,上回提過的「馬許試砷法」(Marsh test)的創建者)、以及美國的查理斯‧諾里斯(Charles Norris)與亞歷山大‧蓋特勒(Alexander Gettler)所承繼。
美國的查理斯‧諾里斯(Charles Norris)與亞歷山大‧蓋特勒(Alexander Gettler)是現代法醫毒理 學實驗室的劃時代建構者,我們現今所知道可能隱藏於生活日用品的致命化學物質,例如高劑量的放射性 鐳、氰化物、以及除了砷以外的重金屬物質等等有很多的早期分析方法都是由這兩人所主持的實驗室所發 展出來的。說到這,還是要回到十八、十九世紀過於猖獗的投毒兇殺案,美國在這方面完全不輸給歐洲, 甚至更為頻繁。由於缺乏精密的實驗分析法,加上又沒有良好的法醫制度,舉凡送貨員、樂手、司機等等 阿貓阿狗都能當驗屍官,然後驗屍工作論件計酬而不強調精準。美國從建國以來一直到二十世紀初,其實 一般人對司法的信賴度是質疑的。而有心犯案的人士更是蠢蠢欲動。出生於費城富裕家庭但卻心懷正義感 、一心想為貧困與冤屈百姓伸張正義的查理斯‧諾里斯(Charles Norris)決心改善這些問題。不過即便諾 里斯算是上流家庭出身,要改變亂象仍然是不容易的事情。他耗費了許多年,才終於在1918年成立了美國 第一間法醫毒理學實驗室,實驗室就設置在紐約貝爾維醫院的停屍房旁邊。然後他成功找到了一位最佳的 拍檔亞歷山大·蓋特勒(Alexander Gettler),後者突破了過去以來法醫經常依靠的經驗準則,而是尋求更 多有效的化學檢驗方式。當時美國有許多重大的司法案件都仰賴更精準的化學檢驗。像是私酒中毒致死案 件,對於各類私酒的主要成分,蓋特勒便發展了一系列的分析方法。他習慣去市場買一片豬肝之類的動物 肝,然後將可疑物質注入進去,藉由反應找出有毒成分。他研究過六千顆大腦,並終於計算出世界上第一 套科學化的醉酒程度計量表。受到蓋特勒的啟發,在蓋特勒之後的病理學家也經常會在死因不明的案件當 中優先檢驗腦部組織的酒精含量。蓋特勒也設計出氯仿、一氧化碳等毒物的檢測方式,這些檢測法也都持 續啟發後續環境毒理學者有關土壤、水源等非人體的自然介質當中毒物檢測的分析方法。也是從蓋特勒開 始,血液、精液等鑑定成為科學辦案重要的項目。相對於蓋特勒的實驗手法,諾里斯則是統計學與司法程 序上的高手,諾里斯曾統計紐約每年約有1000人死於一氧化碳中毒,同時藉由這個驚人的數據而建議蓋特 勒發展可以把意外死亡和他殺分開的一氧化碳檢測法。當時他們曾經處理過一則冤案,1926年,有一個男 子特拉維亞拖著一名女子安娜的屍體在布魯克林準備扔到水邊,後來被民眾檢舉報警。當時曾被司法部門 認為是兇殺案。後來經過諾里斯和蓋特勒的調查,才發現安娜不是他殺而死,而是因為一氧化碳中毒意外 死亡。原來特拉維亞和安娜在公寓裡喝酒醉倒後,壁爐的一氧化碳讓兩人陷入昏睡,結果特拉維亞醒來時 發現安娜已經沒有呼吸了,慌亂的他認為自己會被判殺人罪,因此想把安娜的屍體扔棄掉。最終特拉維亞 被改採非法處理屍體罪而服刑,人雖然不是他殺死的,但他蓄意拋棄遺體還是有他的罪刑。
1928年,一具已入土5年的女孩Mollie Maggia的屍身被重新挖出,並被送到諾里斯和蓋特勒的實驗室。這位 女孩生前曾在「美國鐳企業」(United States Radium Corporation)工作了四年,是一位認真的手錶錶盤 塗抹師,將當時最流行的夜光顏料—鐳塗抹在手錶的數字刻度上,這種夜光手錶對於當時夜戰的士兵或是夜間工作的人相當實用。而二十世紀初,人們對於鐳元素懷抱著各種的期待。幾乎許多的物品都可以牽扯 上鐳,包括化妝品、肥皂、牙膏以及許多藥品等等,但是對於鐳的放射性危害,認知卻還相當有限。專門為手錶畫上鐳顏料的女工,也被稱為「鐳女郎」(Radium Girls)。剛開始她們也很興奮,因為公司給予的報 酬比一般工作高,加上鐳很新潮,她們甚至還覺得好玩,把用剩的塗料塗一些在衣服上,甚至雙唇之上, 在夜晚發光彼此嬉戲。由於這些女工都被公司告知鐳顏料是無害的,因此為了讓畫筆更精準塗抹在刻度上 ,她們會用舌尖舔拭筆尖,讓畫筆更為均勻在表面塗染。但這些女孩也成了這種放射性元素的先驅犧牲者 。她們在幾年當中發現身體每況愈下。1922年,第一個出現問題的便是Mollie Maggia,她發現在工作期間 自己的體重不斷下降,關節逐漸出現難忍的疼痛,同時經常異常疲勞。後來她的牙齒鬆脫,去看牙醫時, 牙醫只是輕輕動一下手指頭,她的整個牙床連著下顎差點就被移除了,今日我們稱這種症狀叫作鐳毒頷炎 (Radium Jaw)。Mollie Maggia的最後一年更罹患嚴重的貧血症,並且不停吐血。終於在1923年9月慘死。 但是她的死亡報告卻被醫院給輕描淡寫(之後更因為後續公司訴訟而一度被寫成梅毒病死)。後續又有越來 越多擔任鐳塗抹師的女孩也都逐漸出現各類的症狀,包括潰瘍、腫瘤、骨質疏鬆、死胎等等。1925年,當中有一位女孩Grace Fryer終於挺身而出,向公司提出訴訟。想要證明公司蓄意欺騙她們。但她光是找律師就找了兩年。在美國鐳企業財大氣粗的操作之下,許多事證都被顛倒是非,就連法官後來都被證明是鐳企 業的股東之一。1928年第一次開庭,控告者和她的同伴都已臥病不起。公司更蓄意顛倒法醫的結果指出 Mollie Maggia的死是性病。針對企業家的狡辯:鐳不是元凶,公司對女孩們的福利非常好卻被反咬。蓋特勒決心對於下葬五年的Mollie Maggia重新驗屍。蓋特勒對於這個棘手的案件之前也並沒有良好的實驗手法 可以映證。只能以當時物理學所對於這類放射線的認知,重新設計了一個分析法,他先將遺骨弄乾淨之後 ,再選取小塊骨頭放入暗房。裡層以黑紙包裹,外層則用X射線感光底片蓋住。然後以另一組正常人的骸骨 樣品作為對照組處理。靜置於封閉的暗室當中約10天,便可知道結果。如果骨頭樣品具有放射性,那麼γ 與β射線將會穿透黑紙,讓底片感光。後來實驗組照片裡,骨頭周邊果然充滿白點,這是最關鍵的證據。 如果死後5年屍骨上都具有嚴重的放射性,那麼當女孩還在世時鐵定身上也受到強烈的放射線汙染。在鐵證 如山之下,鐳企業終於對所有的鐳女郎都提供高額的賠償。只是,這是遲來的正義,後來鐳女郎們都全數英年早逝了。然而因為此次案件也促成了《勞動法》的設立,並且歷史上終於有『職業病』這樣的具體法 律概念。而且此後人們也才真正開始認知放射性元素的危險性。並且真正建立起謹慎的放射性元素使用的習慣。
圖片:美國鐳企業(United States Radium Corporation)當中工作的女工們(鐳女郎,Radium Girls)(圖片引自維基共享資源)。
蓋特勒在鐳企業案件的同時,也持續加緊對於生活環境中可能的毒性物質加以作各類的檢驗測試,沒多久便掃向了鉛。其實鉛是很古老的有毒元素,在古羅馬的地下水管線中有些便因為含鉛,因而造成居民中毒 的情形。此外,古代以來也有因為含鉛的金屬容器長期飲食而中毒的情形。不過直到二十世紀初期,人們對於鉛仍然一知半解。1923年起,含鉛汽油開始在美國市場獨占鰲頭。 托馬斯·米基利(Thomas Midgley)發現往汽油中只要添加便宜的四乙基鉛,就能大幅改善汽油的穩定性,增 加抗爆震性能。米基利是當時傑出的化學家,他的另一個重要傑作是氟利昂的問世。四乙基鉛和氟利昂曾經被認為是很出色的工業化學成果,但是後來所造就的環境與公共衛生問題卻是極為巨大的。因此我們往 往對於任何新的科學產品都應該在環境科學的角度上給予嚴謹而長期的監測。四乙基鉛的出現後來讓美國 的通用與標準兩家公司為此而大賺,還創設了「四乙基鉛公司」大力生產。但四乙基鉛的生產線工人卻很 容易有記憶力衰退甚至發狂等症狀。因此後來便引起媒體的報導。這個產物還不是只有讓美國人出問題, 隨著老美對世界各地的產品輸入,世界各地患鉛中毒的人也急劇增加。人們對含鉛汽油也開始有了質疑的 聲音。托馬斯·米基利曾經親上火線去吸四乙基鉛,以證明自己的發明是沒有問題的。不過事實證明他自己都差點鉛中毒。
圖片:諾里斯與蓋特勒以及其他法醫毒理學實驗室的工作成員正在做病理分析的工作(圖片引自維基共享資源)。
蓋特勒對四乙基鉛的大幅使用也抱持反對的立場。但需要事證。於是他對於死去工人的腦部組織進行了處理,將鉛單獨萃取出來,置入透明的溶液中。之後再配出一種試劑,只要遇到鉛就會變成亮紅色。顏色越 深,說明鉛的濃度越高。蓋特勒證明死者的大腦含有為數不少的鉛,其含量都超過過去的參考樣本。但這種四乙基鉛的鉛毒與傳統的鉛毒很不一樣,它是脂溶性的,皮膚接觸或肺部吸入便能直接進入人體,並快 速累積。蓋特勒後來還發現不只腦部,受到中毒死亡的人全身上下也都會有著高濃度的鉛。蓋特勒報告出 來後引起更多的輿論注意,但是因為通用和標準兩家商業巨頭持續的背葛,美國聯邦政府並未能對四乙基 鉛徹底禁絕。後來,聯邦政府甚至取消了一切對加鉛汽油銷售的限制。工人只被要求戴上手套、面具等更 多的防護用具,含鉛汽油就這樣污染全球大氣環境與土壤環境,也使人類和野生動物的血液開始出現許多 的鉛汙染。經歷了後續無數的環境科學界以及化學界的努力,直到1980年代,無鉛汽油才正式取代了有鉛汽油。諾里斯與蓋特勒直至他們過世都對於鉛的繼續危害世界感到相當遺憾。
不過,他們仍舊解決了很多的問題。1917年美國頒布禁酒令,這造成好酒的人開始仰賴私釀酒或走私酒。後者造成治安的問題,黑幫為了走私酒而和警方火拼。而前者的私釀技術則參插不齊。釀製私酒的過程簡 單,但是蒸餾木材所得到的甲醇(工業酒精)一但進入人體便會經由氧化代謝產生更毒的甲醛與甲酸。只要 誤飲含有甲醇的酒4毫升以上便有可能會出現肝中毒等症狀,超過10毫升就可能對視神經產生永久破壞而導 致失明,而超過30毫升則可能導致死亡。甲醇最初的別名被稱為『火精』(pyroxylic spirit),後來又被 稱為『木精』。1661年由羅伯特‧波義耳首次從黃楊木分離提萃出來,但直到1834年法國化學家讓-巴蒂斯 特·杜馬(Jean-Baptiste André Dumas)等人才確定了它的元素組成。在禁酒令頒布以後,蓋特勒開始致力 於私酒成分的研究。他曾設計一個簡單的實驗,當滾燙的銅遭遇大量的甲醇,就會釋放出刺鼻的甲醛味道 。但這種方式並未阻止那些酒鬼濫喝含甲醛的毒酒。1920年,因毒酒死亡的人數為1064人;到了1925年,數字飆升到4154人。後來隨著政府又在工業酒精中添加各類物質,蓋特勒從許多私酒中更鑑定出除了甲醇以外的汽油、鎘、碘、苯、乙醚與甲醛等添加物。而因為假酒死亡的人數隨著每年持續攀高。蓋特勒開始公布他的檢測結果,並終於引起全國性的反對禁酒令運動。蓋特勒每日為私酒中毒死者作屍檢,而擅長公關的諾里斯則對外演講宣導,越來越多人加入反對禁酒令的活動。美國終於在1933年廢除禁酒令,從此含毒私酒的貿易被瓦解了。蓋特勒一生在法醫毒理學前線中奮鬥,直到七十五歲才退休,一生共檢驗了10萬具屍體。他與諾里斯的努力,使得每一個法醫案件也都詳細記載成為科學數據庫。
而由蓋特勒和諾里斯關心環境毒物的態度,也使得毒理學的視角正逐漸改變,從醫學領域逐漸走出,而擴及到環境科學與生態學的領域。在蓋特勒與諾里斯正努力將法醫毒理逐漸推廣到環境毒物安全的檢測時, 這時有一位年輕女孩在生態界登場,她叫作瑞秋卡森(Rachel Louise Carson),雖然少女時代的她,目光 仍然主要在森林生態與海洋生態。但是沒有人會料到,這個女生後來會成為持久性毒性物質DDT的重要研究者,並且開啟另一階段的毒理學視野。不過這又是另一段故事了。(待續)
參考資料與延伸閱讀:
1.陳健民。環境毒物學(第三版)(Environmental Toxicology)。新文京開發出版。
2.蘇其康等。2007。英國文學源流導覽 (A Guide to Major Texts in English Literature)。書林出版有限公司。
3.Douglas P. Lyle原著。祁怡瑋、周沛郁、林毓瑜。2017。犯罪手法系列─法醫科學研究室:鑑識搜查最前線,解剖八百萬種死法(Howdunit Forensics: A Guide for Writers)。麥田出版社。
4.John Timbrell原著。莊勝雄翻譯。2011。毒物魅影:瞭解日常生活中的有毒物質(改版)(The Poison Paradox. Chemicals as Friends and Foes)。商周出版。
5.Richard Rudgley原著。 張雅涵、楊惠君翻譯。2016。最狂野的夢:從《金驢記》到《裸體午餐》,跨越兩千年的迷幻異域(Wildest Dreams: An Anthology of Drug-Related Literature)。商周出版。
6.Val McDermid原著。楊佳蓉翻譯。2017。比小說還離奇的12堂犯罪解剖課(Forensics: The Anatomy of Crime)。馬可孛羅出版。
7.大麻戰爭(上)以健康之名,除罪化究竟誰得利?
https://www.coolloud.org.tw/node/86245
8.大麻戰爭(下)大企業積極壟斷的好生意
https://www.coolloud.org.tw/node/86246
9.【画說】命運女神Proserpine-羅賽提Rosssetti @ 無酒館:: 痞客邦::
https://yeats1103.pixnet.net/blog/post/20416363
10.毒殺犯與鑑證:魔道相長的毒理學進化史 https://www.cup.com.hk/2017/10/13/forensics-toxicology/
11.藥物戰爭:從認知自由、猜火車到藥物除罪爭議─【Vol.0】靈性解放與科學管制──藥物歷史的前世 今生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49335
12.屍骨仍在發光,用生命換來勞工安全的「鐳女郎」 | 《歪。亂講》第1季 • 第10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EaZnOn-_ms
13.在美國FDA誕生前,全靠這位「毒理學之父」撐起公共衛生的科學
https://kknews.cc/history/jbeyv86.html
14.法醫毒理學的理智證詞,還原案件真相,還受害人一公道 https://kknews.cc/news/o3xkvem.html
15.他的兩項發明危害人類幾十年,自己也死在他的個人傑作之下……(組圖)
http://www.ipub.one/show/46190
16.Circe
https://en.wikipedia.org/wiki/Circe
17.Jane Toppan, Nurse and Serial Killer
18.Siren (mythology)
https://en.wikipedia.org/wiki/Siren_(mythology)
19.Mathieu Joseph Bonaventure Orfila (1787–1853)
https://www.nlm.nih.gov/exhibition/visibleproofs/galleries/biographies/orfila.html
20.THE GIRLS - The Radium Girls
http://theradiumgirls.com/the-girls/4593781028
上篇連結:
[個人寫作]從本都王到巴拉塞爾及艾姆斯的毒理學之旅(上)
https://pedology456.pixnet.net/blog/post/99033448
下篇連結:
[個人寫作]從本都王到巴拉塞爾及艾姆斯的毒理學之旅(下)
https://pedology456.pixnet.net/blog/post/99033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