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瑞秋卡森的森林.jpg

瑞秋卡森的森林

(摘自《遠方的空靈》短篇故事集)

作者:嚴融怡

1962年,在美國馬里蘭州的一處森林…

 

                  「哇!瑞秋老師,剛剛那隻泛白色的短尾大鳥好像是貓頭鷹耶!」一名小男孩興奮地喊著,「約翰,你答對了,那是一隻倉鴞,從剛剛進到森林裡

也許就棲身在我們的附近。只是倉鴞的行動幾乎沒有聲音,所以我們沒有察覺到。牠白天通常都在休息,約翰,我們可能吵到牠睡覺了,大家要更小聲一點。噓!」「好喔…我…我發現在我後面的草叢好像有隻野火雞。」另一個小男孩剛剛抄筆記畫完小素描,就察覺背後有動物的聲響。「沒關係,牠也許好奇,讓牠走過去吧。」瑞秋卡森微笑著說,「傑克,你一直很專心在聽什麼?」瑞秋身邊的小男孩托著腮說:「我還在找…我剛剛好像聽到旅鶇的聲音。」瑞秋卡森笑說:「旅鶇,那你可要好好聽,牠很機靈喔。」瑞秋卡森帶著一群孩子們在森林中漫步、採集、賞鳥、素描與照相,她心裡想著:多麼美好的森林,這片森林當中處處都是鳥叫聲,到處都是蟲鳴蝶舞。但如果有一天這些全都因為人類的農藥毒害而完全消失不見呢?瑞秋卡森想到這裡便覺得自己有這個責任要維護這個美麗的世界。在那個化學農藥正在走向超量使用的時空。她一定要扭轉這樣的逆境。

 

        這一年,其實也正是瑞秋卡森(Rachel Louise Carson)最著名的著作《寂靜的春天》(Silent Spring)出版的那年。其實瑞秋卡森早在這本書之前,便曾投入許多生態環境的觀察和研究,尤其是海洋生物的研究。她並以十分深情而雋永的文字配合豐富的海洋知識寫下了繽紛的海洋三部曲:《海風下》(Under the Sea-wind, 1941) 、《大藍海洋》(或譯周遭之海,The Sea Around Us, 1952) 與《海之濱》(The Edge of the Sea, 1955)

 

  瑞秋卡森總是將生活投注於自然環境的關注和研究,當她注意到DDT殺蟲劑與除草劑的濫用正造成越來越多的野生動物受毒害而死亡,她意識到這是一個對生態系統造成極大傷害的問題,因此積極投入農藥化學的研究,和相關案例的收集。當她收集到充分的數據時,便想以更為生動而淺顯的自然文學來描述這個現狀和未來可能發生的景象。於是『寂靜』但恐怖的春天,成為她為書本下的標題。這本書尚未出版,就已惹惱了殺蟲劑工業的財團,同時也讓她受到各類媒體的攻擊;加上當時正處於農業革命(現代慣型農業)的蓬勃發展期,人們普遍只想要農作物的量產與病蟲害的去除,但是卻不去管野生動植物的死亡以及土地生態系統的急速退化。這都使得瑞秋卡森遭遇到很多的責難。瑞秋卡森在寫作的四年期間,她不幸得到了乳腺癌,也曾受了極大的輿論壓力。但她覺得自己必須要做正確的事情。在同一時間,瑞秋卡森也受到部分重視生態的人士給予支持。在克服萬難之後,1962年《寂靜的春天》終於順利出版。這本書即便有著工業界許多反對勢力的施壓,但終究在社會引起廣大的迴響,甚至還讓她獲選為美國藝術和科學學院院士,並且獲得美國奧杜邦學會與地理學會的獎章。

 

                       然而瑞秋卡森的癌症卻也不幸惡化。就在瑞秋卡森帶領小朋友們認識馬里蘭森林的兩年後(1964)瑞秋卡森病逝於癌症,時年56歲。1980年美國政府追贈她美國公民的最高榮譽「總統自由勳章」。除了馬里蘭森林,全球有著更多的森林和野生的動植物也因為瑞秋卡森的貢獻而獲得保護。時至今日,DDT已經幾乎禁用了,除了少部分真的完全無法壓制蟲害與病蟲抗藥性的區域,特別是瘧蚊氾濫而瘧疾疫情極為嚴重的非洲地區。人類與各類植物或動物病蟲害的交互競爭關係仍然存在,但現代的科學家已經有更多的視野與環境上的考量。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科學史 生態保育 自然史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永續的蓋亞 的頭像
    永續的蓋亞

    小蟑螂的土土小窩

    永續的蓋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