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庫爾貝(Gustave Courbet,1819 ~ 1877)在1869年所繪的翻騰的大海(The Stormy Sea,圖片引用自視覺素養學習網),作為寫實主義的畫家,作者將海浪的神祕莫測與奔騰躍動的浪濤表現得淋漓盡致。長久以來,人類對於海洋、對於山川、對於岩礦的描述和探究,一直存在著深邃的好奇。也因此自古希臘的哲人時代,代表者如亞里斯多德,便曾針對宇宙與地理山川的形成作過細密的探討。但真正比較具有系統化並且使地球科學進入嚴謹學科範疇的時期卻仍然要晚至十八世紀時期,其中代表者為赫登(James Hutton),他提出火成論和均變說,為地球科學的中心學門─地質學提供了完整系統化的綜述,從而改變了人類在地球科學的視野。但赫登時期仍舊有許多未能突破的地方,其中最明顯的地方是關於地球的年代確立問題,赫登雖然對於古代以來所認定的地球形成年代提供了有利的反駁,而推翻中世紀以來對於地球年代的陳舊觀點,但更為詳盡的地史與年代研究,則要等到日後大陸漂移說與板塊學說等更為近代的理論體系紛紛建立以及各種放射定年法技術的確立,這才慢慢揭開地史的謎團。以下這篇文章取材於我以前大學時代所製作於pchome個人網頁與中興土環系網的連結網站“小蟑螂的窩”(該網站已隨著學校系網和pchome系統的相繼改版而消失了)。那段時間因為接連修習了許多地質相關的課程,因此是一段曾經很瘋迷地球科學史的歲月。算是小蟑螂很久以前的不成熟作品。不過那也是小蟑螂青澀的學生時期回憶。
目前分類:環境與資源管理 (51)
- Aug 10 Tue 2010 00:58
[個人寫作]地球科學的分門與部分代表科學家
- Jul 13 Tue 2010 09:56
[感想]對台灣海岸污染事件頻傳的感嘆
這十幾年政府一直說要建立生態寶島,活力海洋的台灣。但是台灣周邊海岸線的污染與破壞事件卻仍舊是頻頻傳出,前不久高美濕地才剛剛發生油污外洩的情形,然後才過沒幾天又有大學生為了拍片,而直接在雲林莞草上架起高台,還把貨車開進保護區內,直到巡邏員警發現,學生才搬離器材。高美溼地近幾年經常躍上新聞版面,因為常有年輕人與藝人進入溼地當中擅自大搞破壞,只為了一己之私的耍帥留影,而置溼地中的生命於不顧,為了拍攝那些綜藝節目或歌曲製作的背景而刻意破壞環境,實讓人不禁反問:這些年台灣號稱走向國際環保舞台,號稱邁向永續經營。但我們的國民卻是仍舊如此的踐踏環保。
就在昨天,中台灣與高美濕地齊名的另一個重要濕地所在地─大肚溪口,也發生數千尾包括小烏魚、豆仔魚與黑鯛魚群集體暴斃的事件,海面上到處飄浮魚屍,魚屍還隨著海流湧入並堵塞了麗水漁港。讓漁民都為之感到懼怕。說起來大肚溼地的成名還早於高美溼地,它曾被國際自然資源保育聯盟(IUCN)名列亞洲12大濕地之一。區內包括兩種濕地生態系統,一為隨水位起落變化的河口草澤生態系統,另一則為高鹽度與強風風剪作用的海岸生態系統。1995年,政府設立了大肚溪口水鳥保護區,到了1998年又改為大肚溪口野生動物保護區。過去曾是中部地區賞鳥的最重要據點。直到近幾年因為海堤工程的進行與海岸環境的變遷,大肚溪口濕地的面積逐年縮小,而且鳥況也隨著區域內的經濟開發而變差。所以中台灣溼地生態活動的據點才逐漸轉往北面新興的高美溼地。但這裡依舊是中台灣非常重要的漁業區域,結果居然又遭受到不明污染。
- May 04 Tue 2010 22:40
[轉載]阿拉伯世界誕生第一個國家級地球章程 就在摩洛哥
- May 04 Tue 2010 22:35
[轉載]溫室效應發酵 融冰效應加劇 海洋酸化
轉載引用自台灣地球日網頁http://www.earthday.org.tw/?q=node/170
- Sep 12 Sat 2009 09:32
[舊聞轉載]“乾旱與極端溫度”國際會議專家就應對日益增多的旱災提供建議
原文為簡體中文,這裡貼出的文章是以Microsoft Word軟體將其轉換為繁體中文的版本。轉載引用自“聯合國網站新聞中心”網頁http://www.un.org/chinese/News/fullstorynews.asp?newsID=11216
- Sep 06 Sun 2009 18:38
[個人寫作]關於土壤結皮
- Jan 06 Tue 2009 08:27
[轉載]北冰洋資源豐富讓人心動
- Jul 29 Tue 2008 07:29
[轉載]極端氣候有助碳循環 國際首度證實
圖片:John William Waterhouse所繪的《暴風雨中的米蘭達》 Miranda - The Tempest (圖片引用自維基共享資源)。中古時代人們曾經以為有些人的魔術能輕而易舉製造暴風雨,但實際上那更多出自於人類對於極端天氣的想像。
- Jul 28 Mon 2008 22:12
[轉載]一位從主修中國文學轉為研究地震的女性地球科學家:Lucy Jones
露西•瓊斯 (Lucy Jones) 一位從主修中國文學轉為研究地震的女性地球科學家 |
- Jul 11 Fri 2008 16:18
[轉載]“沙漠計畫”:把非洲的太陽能送到歐洲
- Jun 22 Sun 2008 11:11
[轉載]國際可再生能源大會:德國被視為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