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輪狀病毒

 

輪狀病毒感染,是造成嬰幼兒腹瀉最常見的原因。幾乎所有的小兒都在五歲之前,至少感染過一次輪狀病毒。最常發生在秋冬季節,不過以台灣的亞熱帶氣候而言,一年四季都可能見到輪狀病毒感染的個案。

輪狀病毒主要經由糞口模式傳染,患者接觸過的食物及物品,甚至飛沫都可能成為感染源。而且它的感染力及生存力皆很強,在乾燥的固體表面可以存活1-2天之久,在糞便中更可存活達一星期。所以常常一人感染,眾人遭殃。任何年紀的人都可能受到感染,但是,因為大部份的人都在幼兒時期受過感染,而且重複感染者症狀通常較輕微,所以,臨床上會出現典型症狀者,多為六月大到2歲大之間的嬰幼兒,較大兒童及成人的症狀通常輕微。

典型的輪狀病毒感染症狀包括,嘔吐及厲害的水瀉,也常伴隨發燒及腹痛的症狀。病程約三天到一星期,和大多數的病毒性疾病一樣,會自行痊癒。但約有5%的個案會因嚴重的水瀉及嘔吐,引發脫水及電解質失衡,甚至危及生命。

因為是自限性疾病,所以只需症狀治療。飲食要暫時把握清淡及少量多餐的原則。原餵食母奶的嬰兒可繼續餵食母奶;原餵食配方奶者,因為有時病毒會破壞腸粘膜,引發暫時性的乳醣不耐現象,可暫時餵食不含乳醣配方的奶粉。吐及拉較厲害時,為預防脫水及電解質失衡,可補充口服電解質液。如果出現嚴重的脫水現象,即應該住院治療。另外,現在已有口服輪狀病毒疫苗上巿,可大幅減少感染輪狀病毒及因此而需要住院的機會。

(家庭醫學科專科醫師 張文華)


本文已刊於美兆人月刊2009年3月號(家醫隨筆專欄)

全文引自家庭醫師小站網頁

http://homepage19.seed.net.tw/web@5/famidoc/terms/rotavirus.htm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保健 健康 微生物學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永續的蓋亞 的頭像
    永續的蓋亞

    小蟑螂的土土小窩

    永續的蓋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