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十四校生物研究社聯合賞鳥.jpg

      傳說當中在幾年前好像真的有這場活動,但不是正式的生研社活動,而只是一群高中生呼朋引伴剛好湊足了十四校生研社的人,然後據說好像到了關渡自然公園或挖仔尾,然後續攤還到了宜蘭蘭陽溪口等。十四校生研大致上包括建中、北一、中山、師大附中、成功、松山、政大附中、景美、大同、中正、西松、成淵、中崙與延平等高中生物研究社。總之人數上好像不少,高中生魯蛇大軍這樣。這張圖只是這個傳聞的情景示意圖,而且配備上也參考了國外瘋鳥的高中生。基本上在國內,除了鳥會的解說活動,較少學校社團真的會在野外觀鳥時帶個一兩台單筒望遠鏡。甚至現在的高中生也越來越少人平常會自備一台雙筒攜帶型望遠鏡。

      事實上,這個活動若傳聞屬實,即便不是正式的活動,也是十分難得的。因為就目前國內高中生研社團對賞鳥的熱絡度而言,正式野外活動應該根本很難湊足十四所學校,大概頂多湊到一半不到吧。尤其近幾年,國內高中生對賞鳥的熱切度下降甚多,甚至大學生也是,有部分大學賞鳥社甚至倒社了。人們一窩蜂地喜歡朝向兩爬的飼養,有的學生說兩爬飼養以及外採的工具都比望遠鏡便宜,但實際上如果真的要很講究的兩爬飼養,在各類配備上也會花很多錢的。至於雙筒望遠鏡,其實Nikon和Kowa也有出過一些較低價位的入門款望遠鏡,而且望遠鏡如果好好保管,可以用上十幾年、幾十年、甚至一輩子。夜間還可以兼具觀星的功能。可說相當實用得野外工具。國內目前關於鳥類的遷徙研究以及鳥類觀察與調查的公民科學正在如火如荼地發展,而且台灣的鳥類學研究成果以及相關圖鑑、科普書籍,無論在學術或是民間賞鳥界,都已慢慢在國際上打響知名度。然而,反觀未來十年、二十年,最需要能夠承繼的生態舵手們,也就是最近幾屆的高中生,鳥類的研究和觀察風氣卻越來越弱了,有不少學校生研社的動物組或恆溫組,學鳥的幹部只有一脈單傳,或是學鳥的幹部每幾年斷續出現一名,甚至於有的社團已多年沒有學習鳥類的幹部也沒有任何和鳥類相關的活動。這是十分可惜的。鳥類其實是生態環境當中十分重要的指標,國外一直都有很紮實並且很熱絡的觀鳥活動,甚至還拍攝了電影《觀鳥大年》(The Big Year)。鳥類的分布逐年變化,直接代表著生態環境系統的轉變,因為鳥類是生態系統中的高階消費者,特別是候鳥或地區性重要的代表性留鳥,牠們的數量變化更牽動著區域性的環境變遷。而一些鳥類能否有效的代謝體內的重金屬,或是羽毛當中的重金屬變率,鳥蛋中的農藥化合物、環境荷爾蒙等等,這些也都牽涉環境汙染的重要指標。但鳥類科學與其他生物學最大的不同,便在於因為鳥類的高度機動性,因此往往更仰賴民間人士的協助觀察,因為民間往往會有許多具備高度辨識經驗的人士,因為長年的興趣和觀察而成為某些鳥種的專家。而學術圈連結這些民間人士與志工,這就是公民科學的關係建立。

      我還記得我第一次走入鳥類世界,一踏入便深深喜愛的年齡便是在高中時期。爾後,便一直喜歡鳥類,並且希望能夠將這份喜歡的情感也投入到對於鳥類,以及牠們所依存環境的保護。期待未來能有更多高中生研學弟妹也能喜歡鳥類。今日鳥類,明日人類。鳥的事情其實也和我們人類密切相關。希望未來能有越來越多的年輕夥伴在日後一起投入鳥類的欣賞、保育和研究。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永續的蓋亞 的頭像
    永續的蓋亞

    小蟑螂的土土小窩

    永續的蓋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